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们找对方法了吗?( 二 )


3、善于分析孩子的“离奇”表现
有的时候 , 我们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用我们家长的评价 , 就是越来越捣蛋了比如孩子突然爱打架 , 或者爱发脾气 , 情绪敏感 , 喜欢破坏等等 , 这都是孩子在提出抗议 , 用孩子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各种各样的心事 , 只要我们善于分析 , 在育儿路上 , 就会走的轻松自如 。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们找对方法了吗?

文章插图


社交能力培养
孩子踏入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 , 所以孩子终究需要融入社会 , 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 , 也不排除我们有很多家长 , 觉得孩子走出去 , 每个人脑门上 , 都贴着一个“坏人”的标签 , 觉得孩子不必和这些所谓的坏人相处 , 做好自己本来该做的事就好 , 认为孩子只要做好才艺能力 , 只要抓好学习 , 完全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 , 两耳可以不闻窗外事 , 但事实上 , 这样的孩子普遍会是“自然缺失症” , 而失去社交能力 , 这会制约孩子一生的发展 。
1、冷静面对孩子所面对的社交矛盾
孩子与孩子相处所面对的纠纷 , 相信很多家长都面对过 , 其中大部分家长还是能够很冷静的处理 , 因为在这些家长眼里 , 孩子要融入社会 , 这是在所难免的 , 可是有一部分家长就会如临大敌 , 有的家长直接自己上手“讨债” , 当然这也需要一些暴力或者不合常规的特殊情况 。
2、给孩子适当灌输社交规则
懂得社交规则是孩子良好社交能力的开始 , 不懂得社交规则的孩子 , 容易进入一个“怪圈” , 规则性不好 , 越不敢融入社交 , 却不敢融入 , 社交能力越差 , 这样也会为未来孩子的社交埋下很多暗礁 。所以 , 想要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 , 就给孩子灌输社交规则 。以便于为孩子未来的社交关系保驾护航 。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们找对方法了吗?

文章插图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 是一个特别笼统的概念 , 囊括的东西真的特别多 , 这里就自己的看法 。表达一些观点 。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 也是终身的教师 。爸爸妈妈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育与构成起着关键的影响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爸爸妈妈是张弓 , 孩子便是搭在弓上的箭 。”孩子将来成就怎么 , 射向哪里 , 无疑将受爸爸妈妈这张“弓”的影响 。因而 , 作为家长 , 应注重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育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分 , 他不但应得到他人的爱与重视 , 同时也应学会爱爸爸妈妈、爱亲人、爱朋友 。为此 , 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爸爸妈妈和亲人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候的便是孝敬爸爸妈妈” 。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爸爸妈妈月 , 要求孩子为爸爸妈妈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 , 在外吃饭时点爸爸妈妈爱吃的菜 , 为爸爸妈妈夹菜等 。二、培育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愿意协助他人的 , 但这种情感需要爸爸妈妈或家人的引导与培育 , 使其能体会他人的心境 , 感受他人的欢乐、苦楚、烦恼和绝望 。如在爸爸妈妈、祖爸爸妈妈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 , 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育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 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 , 所以 , 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培育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工作自己做 , 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 , 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物 , 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育孩子的责任感 或许有人会说 , 小孩子还未成年 , 有什么责任呢?其实不然 , 孩子日子在集体中就有各式各样的责任 。在班级里有清扫教室卫生的责任 , 在家里有参加家务劳动的责任 。怎么培育这种责任感呢?笔者认为爸爸妈妈可教孩子做家务 , 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 , 每周要求孩子完结一定的家务劳动 , 或者将某一特定使命交给孩子去干 , 只要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育孩子的责任感 。五、培育孩子的波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胜 , 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 , 饭来张口”的日子 , 日子中呈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 , 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 。为了避免孩子将来或许遇到难以敷衍的境况 , 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作一些波折 , 让他们不时地去面临一些小小的波折 , 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育孩子的美好感 2004年 , 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 , 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 , 现在有多半的孩子感到不美好 , 这是令人震惊的 。”现在的孩子家庭日子条件优胜 , 爸爸妈妈疼爱有加 , 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美好呢?因为美好是一种感受 , 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领悟 , 启示孩子去体会 。在日常日子中 , 家长可以和孩子评论什么是美好 , 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会日子的艰苦 , 然后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日子 。七、辅导孩子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 , 要发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 , 以此影响孩子 。家长要尽力营建一个民主、调和的 ,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协助、相互关怀、讲究文明礼貌 , 家务劳动有分工、也有协作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怎么与人共处、怎么与人往来 。其次 , 建立家庭幼儿园 , 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 。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级的孩子进行往来 , 在往来中教会他与同伴互帮互助 , 多看他人的长处 , 学会宽容等 。再次 , 家长与孩子相等共处 ,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有必要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 , 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 , 走进他们的心灵 , 就他们关怀的东西展开沟通、讨论 , 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育感情 , 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