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五 )


不过这些古尸也大都不完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拼凑 。
对于这类古尸,考古人员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况 。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骨骼鉴定越来越准,这些群落的古尸可以搭配文字资料进行配合研究 。
不过这些古尸不会对公众展示,可能会留有一些照片资料在博物馆可以看到,但骨骼都被收纳到文物局保管起来 。
而对于一些完全没有考古价值的古尸,考古人员也会酌情进行回埋处理,当然是在完全调查完这些古尸的现实意义后才会这么做 。
对于公众来说,这一类古尸的价值不大,真正有意义的是背后的故事 。
其实有很多古尸保存的方式非常特殊,因为其动作或者环境,挖掘出来后真正有意义的恰恰是这具古尸所表现的动作,那么就会原地保存并进行展览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南殷墟墓中挖掘出了一具古尸,尸体一直保持着驱赶马车的姿势,哪怕不知道这具古尸是谁,也足够让看到的人感到内心震撼 。
如果这具古尸被挖掘出来后,姿势和环境就会被破坏,所以考古学家会首选将其原地保留,不过会通过一些手段进行保护 。
展览的目的自然是让公众可以感受到千年之前人们的状态,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好像在述说着一个悲壮的古尸,为墓主人保驾护航的骑士精神 。
另外一种古尸不仅没有考古价值,甚至对公众会有危险,这些古尸可能就只有火化这一条路可以选了 。
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会对古尸有一种非常恐怖的刻画,名叫尸毒 。
这些尸毒大多情况下会寄生在一些腐烂非常严重的尸体上,一旦被带到社会中,后果不堪设想 。
所以在每次打开棺椁的时候,考古学家都会对环境中的空气和微生物进行鉴定,只有等鉴定结果出来后才会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
尸毒的产生就是由于墓穴中封闭的环境,外加肉体的腐烂,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下,病毒和微生物疯狂繁殖,经过常年累月的变异,具有了非常危险的毒性 。
在进入现代考古阶段后,考古人员下墓大多全副武装,就是为了防止尸毒,只有确定墓穴中没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或者病毒才会正式开挖 。
如果到最后,尸体还是带有尸毒,那么必然就会销毁处理 。
如果墓主人的身份过于特殊,可能会取一些经过消毒处理的部分保存起来,其余古尸就会火化 。
提到这些古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古埃及的木乃伊,又或者是中国的“辛追夫人”,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一具古尸几千年埋藏在地下,不仅没有腐烂,而且皮肤和关节均保存完好,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且对尸体防腐技术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
对尸体的防腐技术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明,大都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个世界,防腐技术就是为了保证一个人所谓“永生”准备的 。
能享受到这项技术的人,在当时都是一些王公贵族,普通人肯定是无法享受到的 。
放到现代,抱着科学价值观当然不认为人死后会有一个新的世界,但尸体的防腐是对人体组织规律的一次挑战,说大了,甚至是对造物主的一种挑战 。
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国的“辛追夫人”,不约而同对肉体腐烂说“不!”,其中的价值可以说是无价的财富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不仅中国对这些技术感兴趣,国外也对“辛追夫人”非常感兴趣,都想找到让肉体不腐的秘密,这些古尸的价值非常巨大 。
所以对于这类人类智慧结晶的产物,大部分都会进行展览,有些可能是复刻,但都尽量还原这些神奇的技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