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是从哪来的,为什么农药都杀不干净,要怎样才能彻底消除蚜虫?

蚜虫出现在农作物,疏菜,爪类,果树的叶片上,我们北方一般在夏季,秋季 。蚜虫在天旱,高温,一定恒温下,或者无风景状态,又有太阳,又下几点雨,气候闷热会产生蚜虫,起初绿色,最后变成黑色,成活期几天时间,自然生成 。气温正常,低温不利蚜虫生成,早防治,喷施农药,高效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蚜虫,一般七天左右喷沙一次,因为蚜虫一般几天时间,活跃频乏,如果不及时打农药杀虫剂,如果繁殖开始,就很难消灭干净 。如果不防治,不喷施杀虫剂,对农作物生长,农民的收入,经济来源有一定的影响 。
蚜虫是农作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了,种类很多,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几乎所有常见农作物上都能发现蚜虫的危害 。
农作物上的蚜虫一般从哪里来呢?主要有三个途径:
1、越冬蚜虫 。蚜虫一般以雌性成虫或者卵的形式躲藏在田地里的杂草、土缝或者越冬作物上,在第二年春季温度上升的时候就产卵或者孵化出来危害作物 。一般冬季气温很低的话,会冻死很多越冬的蚜虫 。如果赶上暖冬,比如2019年冬天,第二年春天蚜虫基本都会爆发 。蚜虫比较耐低温,是露地作物上春季最早发生的害虫 。另外我国南方地区的蚜虫基本无越冬期,全年都有发生 。
2、别的地块带翅膀蚜虫迁飞而来 。在自家地里本没有蚜虫,但过一段时间发现了蚜虫,除了越冬蚜虫繁殖之外,也很可能是有翅型蚜虫从别的地块迁飞过来的 。比如春季平均地温回 升至14°C时,越冬蚜虫会产生大量有翅蚜,开始向小麦、果树等寄主植物上迁飞, 并形成第一次迁飞高峰 。在北方花生产区,5月中下旬花生 出苗之后,其他作物上的蚜虫会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花生地迁飞,去危害花生,形成第二次迁 飞高峰 。进入6月中旬,随着气温升高、空气干燥,蚜虫大量繁殖,再次产生大量有翅蚜在花生地里蔓延,形成第三 次迁飞高峰,此次对花生的危害最大,也是花生病毒病发 生的高峰期 。.9-10月份气温降低,花生收获后,有翅蚜又移向杂草等寄主为害和 越冬 。
3、蚂蚁搬运而来 。在自然界中蚜虫和蚂蚁是一种有趣的“共生”关系,蚜虫的腹部能够产生蜜露,吸引蚂蚁前来取食,同时为蚜虫驱赶瓢虫等天敌 。蚂蚁就像放牧一样,守卫和放养蚜虫,也会把蚜虫搬运到新的地方,协助蚜虫更多繁殖 。
(蚂蚁放牧蚜虫,取食蜜露)
另外为啥农药杀不干净蚜虫呢?有如下原因
【蚜虫是从哪来的,为什么农药都杀不干净,要怎样才能彻底消除蚜虫?】1、从来没有死虫率100%的农药 。再优秀的农药,死虫率最高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也不能保证一个不落的杀死害虫 。害虫对农药有一定的天然抵抗能力,称之为抗性 。对该农药抗性强,死虫率低,抗性低,死虫率就高 。
2、蚜虫虽小繁殖力强 。蚜虫这一类个体非常小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赖以生存的最大能力就是超强的繁殖力 。一只雌性蚜虫能够产生近百只后代,最为厉害的是蚜虫可以“孤雌生殖”,雌性蚜虫在不需要有雄性存在的前提下就能产生后代 。气温合适,天气暖和时,出生的若蚜只需要四五天就能成熟长大,继续繁殖 。所以也是为什么我们喷施农药之后隔几天再去看,发现蚜虫还有很多,杀不干净的主要原因 。
(小麦雌性蚜虫及其产生的后代)
3、蚜虫抗性强 。长期、连续的在同一地区大量、单一地使用同一种农药就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蚜虫的高繁殖力让其抗药性更容易出现和遗传下去 。
桃蚜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氨基甲酸酯类药剂抗蚜威都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对拟除虫菊 酯类药剂联苯菊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