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南方人都要祭祀祖先,北方有没有这种风俗?】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土,同时道教产生,佛教的盂兰盆节刚好就在农历七月十五,而道教之中将七月十五称作是“中元节”,随着道教文化的昌盛,秋尝逐渐被融合与取代 。
道教认为天、地、水这三要素构成了宇宙万物,即“三元”,对应产生了三官大帝,而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与十月十五,是这三官大帝的诞辰,分别称作上元、中元与下元日 。
上元节天官赐福,中元节地官赦罪,下元节水官解厄,在道教文化之中,中元节这天地官降临之后,定人间善恶赏罚,同时幽冥之门大开,去世的人会回到阳间看望自己的亲人后代 。
虽然中元节的时候,道士们会日夜诵经祝祷,但并没有什么百鬼夜行的可怕说法,可随着文化在民间的传播,出现了偏差,人们后来就觉得中元节是鬼门大开,阴气森森的日子 。
从北宋开始,中元节就成为了绝对的主流,压过了佛家盂兰盆节,同时将儒家的秋尝彻底吸收融合,而中元那时候跟清明也没了太大区别,甚至于中元节的时候,更加热闹 。
人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会放灯、祭祀上香、出门游玩,并没有什么不能出门之类的忌讳,这样的盛况在明清时期,比清明节还要盛大,备受人们的重视,直到现代时期 。
到了近现代时期,大量传统文化出现了丢失与断层,当人们一知半解重新捡起来的时候,原本的节日内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比方说中元节彻底变成了一种鬼节 。
古代的人说起中元节,并不觉得有什么阴森,虽然祭祀是庄重事,那也不影响人们出门去欢聚游玩,可今天的人一说起七月半,那各种可怕的说法真是一套又一套,邪乎得很 。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中元节这一天有一个风俗是一样的,那就是祭祀祖先,到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除了供奉祖先,也要烧纸钱上供,让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得到安定,保佑人间 。
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从原本的道教节日变成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人们保持敬畏祖先的心即可,至于害怕什么的大可不必,南北方的祭祀习惯一样,可能讲究方面有所区别 。
东北也是这样的,七月十五也去故去的老人上坟的 。
我恰巧算是南方人的孩子生活在北方,两边的风俗多少都知道一些 。
记忆中我们家是不过清明的,每逢七月十五,爸爸会在空旷的地方烧些纸钱,然后面朝南方拜拜并且念叨些啥,他告诉我和哥哥,这是在祭拜祖先 。
那时清明节于我来说只是给英雄们扫墓的日子,学校每年清明就会组织我们去英雄纪念碑给烈士们扫墓 。
直到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妈妈眼圈红红的去给姥姥上坟,我这才知道清明节在北方也是祭奠亲人的日子 。
从此我们家清明节妈妈就去给姥姥上坟,七月十五我爸弄那祭祖,俩日子都过了!
南北方的习俗还有许多差异,比如过年时我们这,男人们在这一天会去各家给长辈磕头拜年,而我老家过年时只给牌位磕头 。
所以有一年奶奶来我家过年,爸爸的朋友在她面前跪了一屋子,把她吓得“嗷”一嗓子蹿屋里去了!
爸爸记得爸爸家的习俗,妈妈遵循妈妈家的习俗,于是——我已经不知道哪个习俗是正经的,所以都过 。
中元节在在我这里属于小节,也就是不怎么重视 。因为俗称"鬼节",长辈也只是强调"避" 。第一次看到大规模街头街角烧纸反而是在北方 。
- 七月半要注意什么
- 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 这次EXO七月回归,少了张艺兴,那这次还有可能拿到第五个大赏吗?毕竟少了一些兴迷?
- 七月有你朋友圈文案
- 农村有句话“七月半,鬼乱窜”是真的假的?
- 爱养成3攻略
- 春节巧吃减肥食谱 享受美味又瘦身
- 2022年白露是农历几月几日
- 七月七有什么风俗禁忌
- 在农村里,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