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方人,我们这里就没有这种风俗 。
各种风俗都是人们拟定的,习惯了就认为是应该的,不习惯了就自然的删除,哪里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 。
时代不同了,一切不合理的规定都在改变,旧的传统观念都将被新的代替,越变越好 。
人神都是一理,神也随着人的改变而改变 。
过去祭祀祖先用的是阴元票,祖先就收获阴元票 。现在祭祀祖先用的是鲜花,祖先就收获鲜花 。
一切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文明祭祀,不一定需要来一场假哭、假嚎遮人耳目 。
我们现在都过上了好时光,应该载歌载舞,向祖先们汇报喜事 。
“壮志未酬身先死,……祭祖莫忘告祖宗” 。
只有前辈们的辛苦付出,我们现在才能过上好日子,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 。
饮水不忘淘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
我们这边七月十五(中元节)叫七月半,跟清明、冬至节差不多,这三个节日都是祭奠祖先的节日,做斋烧纸币,唯一不同的就是不用去墓地,清明节是要上坟祭祀,叩拜和添土,摆斋饭跟我们过年一样摆场(就是很丰盛的一桌菜),并且必定是要在中午十二点前做完,到了晚上尽量别靠墙走路,那些孤寡指没有后代的,回家讨吃的用的和钱,说是他们的灵魂回家了,他们怕吓到世人,避在墙角或角落地方,如果靠墙走来不及避,世人碰到会倒霉,比如生病、走倒霉运什么的,不过这只是传说,我反正没碰到过[捂脸][捂脸]
我是北方人,我还真不知道中元节是怎么回事 。
中元节俗称鬼节,农村说是请老客送老客,家家户户烧纸钱请已故祖宗吃喝,有的老人还要问卦与先人说说心里话,汇报一年来家庭成员情况,祈求祖宗保佑子孙后代平安无事,光宗耀祖财源滚滚来 。
我们湖南风俗习惯祭拜四天,祭拜前一天晚上家长对天唧唧歪歪喃喃自语呼唤祖宗,尔后,在神台旁桌上倒茶跪拜表示欢迎,接下来每天好酒好菜伺候,敬祖宗仪式完毕就自已大吃大喝,最后一天晚上烧几堆纸钱放鞭炮送行 。在这段时间里,小孩不能下河游泳,晚上不许外出 。
听说北方也有这个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
我们这里三个节特别热闹,即春节鬼节清明节,其中两个节是为了祭拜祖宗,还是他们最重要 。
这个时间,我们称鬼节 。俗话说:七月半,鬼起串 。家有冤死,或多年无音讯,疑是已死,就会在叉路上烧香纸以示祭奠,都在夜静进行 。
(原创)
我来回答:
自古讲究入乡随俗,还有一里不同俗三里改规矩;关于中元节,南北方有没有这个风俗的问题,它与其风俗习惯一样,受传统习俗影响,代代相传即可,只要活着的人按部就班心里无愧就行了!有没有都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 。
正面回答,就是我们豫东地区也不完全一样 。
回答完毕!不当之处敬请师友谅解!
不管南方或者还是北方,对于祖先的祭祀风俗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中元节也就是俗称的鬼节、七月半,人们也要祭祀先祖,在这一点南北其实都有,最多细节上有所不同 。
中元节严格来说,本是道教的节日,与儒家所说的七月半秋尝,还有佛家所说的盂兰盆节虽然都在同一天,但内涵并不同,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产生了融合 。
先秦上古时代,人们在孟秋七月进行祭祀,这个时候农业丰收,季节更替,亲朋好友们会聚在一起,享用新鲜丰收的瓜果蔬菜与谷物,当然,也要供奉给自己的先祖 。
那时候的这种仪式,被称作是“秋尝”,而时间大致在农历七月中旬,但不一定就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秦汉时代,随着佛道兴起,秋尝受到了影响 。
- 七月半要注意什么
- 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 这次EXO七月回归,少了张艺兴,那这次还有可能拿到第五个大赏吗?毕竟少了一些兴迷?
- 七月有你朋友圈文案
- 农村有句话“七月半,鬼乱窜”是真的假的?
- 爱养成3攻略
- 春节巧吃减肥食谱 享受美味又瘦身
- 2022年白露是农历几月几日
- 七月七有什么风俗禁忌
- 在农村里,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