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会 | 重组后的大悦城,拟3年销售破千亿

直击业绩会 | 重组后的大悦城,拟3年销售破千亿


"multi_version":false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完成重组的大悦城系 , 交出了并表后的首份成绩单 。

8月29日 , A股大悦城控股与H股大悦城地产两大上市公司高管一同亮相年中业绩会 , 明确表示 , 要充分利用两个上市公司整合的优势 , 力争实现3年销售型业务签约破千亿的目标 。

此前 , 中粮地产、大悦城地产同属大型央企中粮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平台 。 中粮地产主营商品房开发 , 大悦城则是国内商业地产品牌 。 多年来 , 双方由于“同业竞争”问题颇受争议 。

自2017年7月中粮地产停牌谋划重组开始 , 几经波折 , 这桩近年来业内最大重组案也一直备受关注 。 最终 , 今年1月28日 , 双方正式完成资产转让 , 宣告中粮地产成为大悦城地产的控股母公司 。

随即 , 中粮地产更名“大悦城”(即“大悦城控股”) 。 整合后 , 大悦城控股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的股权 , 中粮集团持有大悦城控股75.64%的股权 。

制图:左宇

A+H股的资源整合

作为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 大悦城控股的销售规模与保利、中海等央企并不在同一梯队 。 但受益重组后的资产整合 , 大悦城控股交出的首份中报仍不乏亮点 。

财报数据显示 , 2019年上半年 , 大悦城控股实现签约额253.98 亿元 , 同比增长 62.86%;实现签约面积 112.05 万平方米 , 较上年同期增长 115.77%;营业收入182.7亿元 , 同比去年同期调整后营收上升102.96%;投资物业和相关服务租金收入 26.64 亿元 , 同比增加 26.9% 。

盈利方面 , 企业上半年净利润为 29.88 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加 2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32 亿元 , 较上年同期增加 41.97%;基本每股收益0.49元/股 , 同比上升40% 。

合并重组后的A股和H股上市公司对于各自的主业目标十分清晰:A股大悦城控股涵盖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一体化的全业态房地产业务 , H股大悦城地产则以商业地产为主 , 发展综合体平台 。

财报显示 , 在企业租金和物业管理收益稳步增长的同时 , 大悦城地产住宅签约销售规模却出现断崖式下滑 , 上半年销售额尚不足17亿元 , 这正是企业“资源整合”的结果 。

在管理层看来 , 两个平台的整合优势明显 。 首先 , 品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其次 , 整合扩大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再次 , 资源可以调剂、适配 , 原来两个上市公司的各方面能够得到互补 。

拿地成本下降33%

为冲击千亿规模 , 大悦城控股正在积极扩储 。

上半年 , 大悦城控股在重庆、苏州、宁波、三亚等城市新增9幅地块 , 总计容面积 103.38 万平方米 , 7-8月间又在昆明、台州、江门和沈阳新增4个项目 , 总计容面积 138.62 万平方米 。 另外 , 大悦城控股还在昆明、西安、成都等城市参与一级土地开发业务 , 并在深圳参与旧改项目 , 在深圳宝安持有物业建筑面积不低于131万平方米 。

大悦城控股总会计师许汉平在业绩会上表示 , 上半年 , 大悦城拿地成本为5800元/平方米 , 较去年同期的8000元/平方米下降了33% , 两个上市平台协同拿地融资效应明显 , 所以无论是A股平台 , 还是港股平台 , 开发性的业务一定会有稳健的上升 。

此外 , 大悦城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提及 , 截至2019年6月 , 大悦城控股的货值约为2600亿元 , 到今年年底具备可售条件的货值是1624亿元 。 “从布局来讲 , 住宅方面 , 我们主要围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都、重庆地区以及华东地区 。 从城市能级来看 , 我们存量是在一线 , 增量以二线为核心 。 ”

同时 , 受益重组整合 , 大悦城控股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降至78.6%和118.2% , 较2018年末分别下降6.3%和53% 。 国资企业优势下 , 其融资成本虽然从去年同期的4.39%上升至4.58% , 但仍处于行业低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