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脾胃虚寒,无湿热实火及孕妇胎寒下坠,脉迟弱者均不宜用黄芩 。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抑菌、抗炎、缓解气管收缩、保肝、利胆、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 。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能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为临床常用药物 。中医学认为,黄芩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疽,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病症 。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萜、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素、黄芩苷、黄芩酶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黄芩某些成分具有解热、抑菌、抗炎、缓解气管收缩、保肝、利胆、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 。
应用注意:黄芩苦寒,脾胃虚寒症见腹痛的患者慎用 。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谷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芩是一个常用中药,一般温热病几乎都少不了 。
黄芩最早记载 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中品,“主诸热黄疸,肠擗泄 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
黄芩的品种:《本草纲目》有较细记载,他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 。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 北芩多内实而深黄 。”在《中国药典》中只以唇形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正品 。
黄芩的功效:黄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许多医学典籍中,对它的功效都有过详细的叙述 。如《本草经疏》中记载:“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 。李时珍对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本草纲目》中还记载黄芩: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近年许多医家应用黄芩主要治疗以下疾病:①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如配伍桑白皮,连翘,麦冬等治疗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所致的咳嗽等症 。②应用于急性炎症性热病 。在清热方剂内,黄芩广泛应用 。③用于治疗湿热下痢 。有里急后重而属菌痢或肠炎者,常与白芍,黄等配伍 。④用于治疗因有热而致胎动不安 。常配白术以清热安胎 。⑤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植物神经官能症 。证属肝阳亢盛,表现有头痛、目赤、口苦、面红、心烦等症状者 。⑥治疗小腹绞痛而属热痛者,配川厚朴、黄连 。此外,在治疗由湿热所致的便血、血淋时,其组方可加入黄芩 。⑦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
对黄芩的性味功效最新《药典》(2015版)记载: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热、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
【用量】3~10g 。
近年药物研究机构对黄芩的药理作用也作了不少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抗炎作用 。黄芩甙、黄芩甙元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并能降低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抗微生物作用 。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③降压、利尿作用 。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 。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回至正常 。④对血脂及血糖的作用 。黄芩能使血糖轻度上升 。⑤和胆,解痉作用 。黄芩酊剂、煎剂对在位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酊剂可拮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运动增强现象 。⑥镇静作用 。黄芩甙能加强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可用于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失眠的高血压患者 。⑦抗癌作用 。黄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
- 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 有哪些有趣的对联
- 不起眼的暴利小生意有哪些 不起眼的暴利小生意
- 美术二本毕业好找工作吗 有什么出路
- 通信工程专业学什么 有什么就业岗位
- 美术生毕业后可以找什么工作好 有哪些职业
-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有中国队吗?
- 适合小本创业的项目有哪些?
- 三伏天,你对“三伏贴”有什么看法?
- 宝宝扁平足需要怎样判断及有哪些危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