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芩有什么功效?】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
黄芩是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黄芩在清热,泻火解毒处方中应用比较广泛 。现就黄芩的主要药用功效与作用,作如下简答 。

文章插图
(枯芩图片)
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黄芩有“枯芩”,“子芩”之分 。黄芩老根中空而枯的称为“枯芩”,新根中部坚实的称为“子芩”,也称“条芩” 。枯芩善于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火,主治肺有热的咳嗽 。子芩偏于清大肠火,泻下焦湿热,主用于治疗有热的痢疾泄泻,此外,还可治疗湿热所引起的黄疸和痈肿疮毒等证,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衄崩漏,孕妇有热的胎动不安诸证 。黄芩中药饮片有两种炮制品规格,一种是酒炒黄芩,主用于清上部火,另一种是黄芩炭,主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血热吐衄及崩漏 。另外,古时有用猪胆汁炒黄芩的胆炒黄芩,主用于治疗肝胆实热实火,有降泄肝胆火的作用 。

文章插图
(条芩图片)
黄芩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黄芩在中医临床主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治疗 。如大家熟悉的清开灵中成药,其主要药用成份即是黄芩苷 。黄芩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的作用 。一般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黄芩单味应用较少,大都与其它中药配伍应用 。如用于治疗湿热中阻,证见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黄连,姜半夏,干姜等同用 。用治肺热咳嗽,常用“枯芩”配伍桑白皮,知母,地骨皮,贝母等同用 。用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大便干结,常用“条芩”配伍白术,苎麻根,竹茹同用 。在夏天,用治湿温,暑湿,证见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小便短赤,若湿重于热,常配伍白豆蒄,滑石,通草等同用,若热重于湿,常配伍茵陈,木通,连翘等同用 。一般常用剂量3一12g 。

文章插图
(酒黄芩图片)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均不宜服 。
以上简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
谢谢阅读!
黄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黄芩被称作清热燥湿药 。该药功效广泛,主要效用是清湿热,泻肺火,止血,安胎 。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烦躁;肺经湿热:咳嗽,咳吐黄痰;胃肠湿热:黄疸,腹痛泄泻;肝热上炎:头痛,目赤肿痛;毒热壅盛:痈疽,疔疮,红肿疼痛;怀孕有热:胎动不安;热迫血行: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湿热下注: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浑浊黄赤等 。故《别录》中说黄芩:“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
新老黄芩功效也有差别:老根叫枯芩,体轻中空,入肺,善泻肺上焦之火;新根内实,叫子芩,又叫条芩,入大肠,下行泻大肠下焦之火 。
清热泻火多生用黄芩,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伤胃可炒用 。欲增强清除上部火热功效时,可酒炒用 。黄芩配柴胡退寒热、除风热、有清透之功;配芍药治下痢;配桑白皮泻肺火;配白术安胎 。
黄芩、黄连、黄柏三味,均为苦寒泻火燥湿之药,亦常同用,如三黄石膏同用,治表里火热 。但三者功用又有差别,黄芩偏于泻上焦肺火;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 。三黄用于热病,必须湿热内盛;若温病初起,不可轻用,因温病最易化燥伤津,三黄枯燥是不适合的 。
- 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 有哪些有趣的对联
- 不起眼的暴利小生意有哪些 不起眼的暴利小生意
- 美术二本毕业好找工作吗 有什么出路
- 通信工程专业学什么 有什么就业岗位
- 美术生毕业后可以找什么工作好 有哪些职业
-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有中国队吗?
- 适合小本创业的项目有哪些?
- 三伏天,你对“三伏贴”有什么看法?
- 宝宝扁平足需要怎样判断及有哪些危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