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翻译及赏析 秋夜曲王维翻译

2
Oct
【秋夜曲翻译及赏析 秋夜曲王维翻译】《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
注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
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 。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
已薄:已觉单薄 。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
殷勤弄:频频弹拨 。
空房:谓独宿无伴 。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 。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 。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 。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 。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 。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 。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 。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 。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
名家点评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钟惺曰:生媚生寒 。唐汝询曰:广律《秋夜曲》二首,皆闺情正调,雅而不纤 。周珽曰:以“心怯空房”四竽,生出无方恨思 。否则谁不畏寒,乃能深夜衣薄罗而耽彼银筝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