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①衣于水者 , 虎自山上驰来 ,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②久之 , 至以首抵触 , 庶几③其一惧 , 而儿痴 , 竟不知怪 。虎亦卒④去 。
【小儿不畏虎译文及注释 小儿不畏虎文言文翻译】意⑤虎之食人 , 必先被⑥之以威 , 而不惧之人 , 威无所从施欤⑦?
注释

  1. 浣:洗 。
  2. 熟视:注目细看 。
  3. 庶几:表示希望 。
  4. 卒:终于 。
  5. 意:估计 , 推断 。
  6. 被:施加 。
  7. 欤(yú):语气助词 , 表示反问 。
译文有个妇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 , 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 老虎从山上跑下来 , 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 。二个小孩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看了很久 , 甚至用头来触碰二个小孩子 , 希望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 , 可是小孩子很天真 , 竟然不知道害怕 。老虎也终于离开了 。
估计老虎吃人 , 必定先对人施加威风 , 但是对于不害怕的人 , 老虎的威风不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了吗?
文言知识说“意”:“意”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 指“意思” 。如《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 , 言不尽意 。”
  • 指“见解 , 看法” 。如“吾意不然” 。
  • 指“情趣” 。如“诗情画意” , “春意盎然” 。
  • 指“感情” 。如“情意” , “情投意合” 。
  • 指“心愿 , 愿望” 。如“心满意足” , “称心如意” 。
  • 指“估计 , 推断” 。如上文中的“意虎之食人” 。又如 , “出其不意” 。
人物故事苏轼、苏辙 , 兄弟情深
上文节选自《书孟德传后》 , 是苏轼根据苏辙的散文《孟德传》而写的 。
在历史上 , “三苏”赫赫有名 , 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由于苏轼的光芒太过耀眼 , 苏辙仿佛总是笼罩在哥哥的光环之下 。其实苏辙文学的造诣也非常高 , 苏轼曾说:“子由诗过吾远甚 。”
苏轼 , 字子瞻;苏辙 , 字子由 。1057年 , 苏轼与苏辙一同进士及第 , 那时苏轼二十二岁 , 苏辙十九岁 。兄弟二人志趣相投 , 互相推重 , 互引为知己 。只是苏轼的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 , 而苏辙却沉稳老练、老成持重 。
二人出仕后聚少离多 , 兄弟俩常常是鸿雁传书 , 几十年间 , 从未间断 。苏轼的诗词中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 , 就超过了100首 。林语堂曾说:“往往为了子由 , 苏东坡才能写出最好的诗 。”
1076年的中秋之夜 , 皓月当空 , 银辉遍地 , 身在密州的苏轼面对一轮明月 , 想起了七年未见的弟弟 , 心中百感交集 , 于是乘酒兴正酣 , 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当苏轼面对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乌台诗案” , 是苏辙冒死向宋神宗上书 , 请求朝廷削去自身官职替兄赎罪 , 以保住哥哥一条性命 。
苏轼入狱后 , 是苏辙主动照顾起哥哥的一家老小 。苏轼出狱后 , 被贬往黄州 , 苏辙又将哥哥的家眷平安护送至黄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