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有些人明明自己是个穷二代,生个小孩偏要当富二代来养,又没有那个实力,这样真的好吗?( 二 )


穷养子,富养女 。不管家庭贫和富,都必须对子女给予吃苦耐劳的教育,要让儿女饿其肌肤,劳其筋骨,树立远大理想,懂得关爱和孝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才是做父母应该做的事 。
有一部分家长会因为儿时或现在的贫困,从而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让孩子不用走自己的老路 。为人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这无可厚非 。这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但是“最好”这个词,就在乎个人的理解了 。
一、攀比之风
有些人心中,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打个比方,本不富裕的家庭,今天给孩子买了一件1000块的衣服,当时认为是最好,可往下一个店走,原来还有2000,3000乃至1万的衣服 。扎扎裤腰带就想给孩子上2万的衣服,可到头来却是一身债务 。
这种情况,已然属于病态的育儿观念,并不可取;
二、自己的最好
真正的给孩子最好的,是做到自己力所能及,自身能力极限的 。这反而能让家长自己不断突破,摆脱“穷二代”这一称谓 。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买不起名牌衣服不要紧,妈妈手织的毛衣才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做到自身能给予孩子的“最好” 。
三、为了不让孩子有遗憾
想起一件事情,初中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 。当时同学们组织外出旅游,人均500块钱,九几年的时候,500块钱已经非常多了 。
不想增加家庭的负担所有没有向父母开口,这事一直记到现在,确实是心中的遗憾 。
现在游学盛行,一些私立的学校甚至组织出国游学,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 。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但对于勒紧裤带才让孩子能上私立学府的家庭来说,这就是极其沉重的负担 。
借钱让孩子去吧,背着一身债务已经苦不堪言,不让孩子去吧,又担心孩子被瞧不起或者造成履历上的缺失,无论怎么做,对家长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
四、育儿也需要理智的消费观念
投资任何东西,都不如投资人来得有价值 。但投资之前,首先得有可投资的资格 。这就需要理性的去投资 。
有一部分家长,从孩子年幼时就给孩子满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再加上望子成龙心切,最终只会出现整天埋怨孩子不懂事的状况:“我辛辛苦苦供你去学习,你就给我考个不及格!”“花了好几万在你身上让你学习跳舞,你学成个什么样!你对得起我么!”
最终家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孩子成龙成凤,反而是亲子关系破裂,孩子厌学,自己还要背一身债务 。
穷二代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富二代来养,好与不好,取决于家长的初心,以及家长能否坚守自己的初心 。
【现在的有些人明明自己是个穷二代,生个小孩偏要当富二代来养,又没有那个实力,这样真的好吗?】哈哈,这个话题好玩,我感觉就是说我们家呢 。我和爱人都是老师,老家都是一穷二白的,所以家底十分薄弱,在我们建立小家庭的过程中,给予较少的财力的支持(我们已经成倍的还回去了),人力物力都匮乏 。我和爱人工资稳定,但是老人负担比较重,基本上就算是穷二代了 。但是对于孩子非常大方,孩子花销基本上占了家庭总开销的一大半 。有时我也反省,但是下次看到适合孩子的好玩意总是忍不住给他买 。
这可能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吧 。在我小时候,家境和周围孩子比也不差,但是父母对我太严苛了 。记得我8、9岁的时候,基本上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结果和妈妈赶集的时候,买不到适合我的新衣服,我就很懂事的不吵不闹 。当时和我同去的小伙伴就对着她妈妈嚎啕大哭,别人还夸我懂事,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多愿意有新衣服啊 。我以特别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非常希望家里给买身漂亮的裙子,可是我妈用边角料给我做了一件白衬衣和墨绿色的裤子,还告诉我这身最好看 。唉,真是一言难尽 。我至今还会做梦,梦到又一大堆好吃的零食,我刚开包装,梦醒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