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裙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刘章的《咏蒲鞋》,原文是:吴江浪浸白蒲春,越女初挑一样新 。才自绣窗离玉指,便随罗袜上香尘 。石榴裙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 。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抛掷是何人 。这首诗画面感很强,春天的吴越江边大浪拍打着芦苇,高楼小姐刚成年准备挑新郎,用芊芊玉指关上窗户,便随着轻盈的脚步,飘洒的裙子从容淡定,平时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她,优雅地站在高楼,不知道她的绣球会抛向何人,谁才是她想选的新郎,最后两句写出她忐忑的心情 。石榴裙代表妇女,这里指这位刚成年的小姐,玳瑁筵指山珍海味的宴席,连起来石榴裙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多) 。指的就是她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养成的一种悠闲舒适高贵的气质 。这是我读了整首诗的理解,希望我的理解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上面这篇文章是我两天前所写,由于忽略了文章的标题《咏蒲鞋》,仅从诗句的字面理解产生了误读,现在本着尊重原著,尊重历史将原来错误的从新修正,并对读者误导表示歉意,现在从新理解解释这篇古诗,这首诗讲的是春天的吴江浪花拍打着蒲叶,吴越女子挑选了新鲜的蒲叶制作草鞋,才在窗下亲手制作完成,便随着香袜穿上了脚走在尘土上,在石榴裙下悠闲舒适的穿久了以后,不知不觉鞋子穿破了,破了的鞋在吃饭时也觉得不停的摩擦很不舒服,终于有一天把它扔在房顶的瓦片上,也不知道是谁扔的 。标题《咏蒲鞋》,就是这双草鞋从新的时候穿着到破了时候扔掉的感叹 。也许这样的解释比较贴近原作者的意思,以上原文的意思推翻,不管这段说明让别人怎么看我,但我还是想纠正自己的错误,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谢谢!
提问者好象把诗句的原意往邪处想了 。其实人家就是咏用蒲草编织的鞋子,我们这地方部分70后在婴儿时期差不多都穿过这种鞋子,叫做蒲鞋 。就是把蒲草编织成的鞋子之后,用各色花布缦上,再在鞋前头绣上虎头,为了避邪,好让小孩子能够顺利成长 。
我们再看看原诗是怎么写的:
咏蒲鞋
刘章
吴江浪浸白蒲春,越女新挑一样新 。
才自绣窗离玉指,便随罗袜上香尘 。
石榴裙下久从容,玳瑁筵前整顿频 。
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抛掷是何人 。
我们先看首联:吴江浪浸白蒲春,因为蒲是水草,蒲叶如细长的剑,初生时是白色薄片 。译文:春日里生长在吴江里的蒲草,随波浪摇荡 。
越女新挑一样新 。吴越相连,说吴越皆可,因首句已有吴字,为了吴字避重复,故说越女 。译文:吴地女子为了编织蒲鞋,所挑的蒲叶都是崭崭新的 。
才自绣窗离玉指,便随罗袜上香尘 。
蒲鞋刚刚编织好,才离了编织女子手中(玉指),便被穿在脚上,和袜子相伴,沾上了地面上的尘土 。
石榴裙下久从容,玳瑁筵前整顿频 。
因为鞋子是被裙子所遮盖,所以说在石榴裙下 。(石榴多子,故喻为女性裙子)穿鞋子不是马上穿马上脱,至少要一穿就是一天,故说久从容 。译为蒲鞋长时间盖在石榴裙下 。女子坐筵席之上,多害羞侷促不安,故低头双脚不停地来回搓弄鞋子 。
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抛掷是何人?
鞋子穿烂了,便扔掉,不知是谁却扔在高楼的鸳瓦上 。(古代房屋,瓦片两片两片衔接在一起,称鸳瓦)
读诗书,不要一见到有暧昧的词句,便断章取义往邪处想 。
【石榴裙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是什么意思?】头一次看见这话 。等”看惯了”再说 。现在无语 。[打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