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及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及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建议听着古琴曲《阳关三叠》看本文!
每年春晚最后一首歌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 , 朋友聚会经常要唱周华健的《朋友》 , 战友、同学、朋友分别时要唱电影《驼铃》的主题曲《送战友》 , 好像这已是一种约定俗成 。
其实 , 在古代也有这样的约定俗成 , 在唐朝 , 就有一首歌 , 就像今天的《送战友》一样 , 经常吟唱于送别宴上 。这首歌的名字叫《阳关三叠》 , 改编于一首诗 ,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 诗名叫《送元二使安西》 。
这首诗是什么背景呢?唐朝时 , 在安西设都护府 , 辖域包括了今天的新疆、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领域 , 是唐朝西北部重要的军事要塞 。
元二 , 原名元常 , 因家中排名为二 , 被称为元二 , 史料不详 , 因为要出使安西 , 好朋友王维搞了一场送别宴 , 也因为一次送行 , 元二登上了历史舞台 , 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历史出镜 。
这首诗没有记载写作时间 , 初步判断是在公元755年之前写的 。因为安史之乱 , 安西都护府的军队被抽调到内地平乱 , 致使守护空虚 , 被吐蕃占领 , 后于公元840年 , 建立龟兹国而结束唐朝统治 。所以元二到安西出差 , 应该是在安史之乱之前 , 也因此可以判断 , 王维送元二的这场告别宴是在公元755年之前 。
好朋友元二出趟远门 , 要到边塞安西去 , 王维从长安城一路送到咸阳 , 也就是唐朝的渭城 , 分手作别 , 摆下告别宴 , 宴席中 , 惜惜相别就不用说了 , 喝酒吧 , 什么也不用说 , 都在酒里了 。此时咸阳的清晨刚刚下过小雨 , 湿润的空气清新 , 路面无尘 , 旅馆的柳树也刚刚泛青 , 应该是一个春天 。二人把酒话别 , 王维说了一句感伤至极的话 , 老二啊 , 再喝一杯吧 , 再往西走 , 可就没有老朋友了 。真是”情深不在语 , 尽在杯酒中” 。于是一首千古绝唱由此诞生 。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 空气清新 , 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 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
因为这首诗既没有赶考送别的期许 , 也没有上任送别时的恭贺 , 更没有被贬送别时的悲伤 , 在诗中表达的仅仅是朋友间浓浓的情谊 , 于是被人谱曲 , 经常在告别宴中传唱 , 名为《阳关三叠》 。
经典需要传承 , 历史需要弘扬 , 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 , 共同书写王维这首饱含浓浓朋友情的唐朝”送战友”——《送元二使安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