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哪些诗句写到了桃花,能不能说说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三 )


李白自小深受神仙道教信仰的影响 , 始终怀着“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的人生理想 , 渴求自己在建功立业之后功成身退 , 归隐江湖 。在这首诗中 , 李白以“龙争虎”来称赞商山四皓的高尚节操;以“羽翼成”来赞美四皓稳固太子刘盈的地位后 , 回归商山 , 不恋权贵的做法;以“白云的洁白之状、高如嵩山的气度和对酒当歌”的豪迈气度 , 来表达自己渴望“功成身退”的志向 。诗中的“秀眉霜雪颜桃花 , 骨青髓绿长美好”更是借“桃花”的盛开美景来强化自己对隐士之志的向往 。
李白仰慕鲁仲连、范蠡、宁戚等在建功立业之后功成身退的士人 , 这是李白一生的理想 , 但现实人生中的他却不断遭遇政治的失败 , 以至于他常常陷于悲愤、失望之中 , 却又始终怀着自信豁达的精神风貌 , 向往着这样一天的到来 。李白诗中的“桃花”美景象征着他独立的品性和桀骜的性格 。
唐诗中 , “桃”的意象包涵着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 , 它体现了唐朝丰润的审美规范和浪漫奔放的文学精神 。李白诗中“桃”的意象也与唐朝诗人喜爱观察万物、咏唱万物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 , 在李白诗中 , “桃花”出现的原因、目的和效果需要结合李白当时的人生遭遇 , 在李白初入朝为官的时候 , 他处于一种斗志昂扬的潇洒境遇 , 这一时期的“桃花”多是对自然的赞美 , 体现李白豪放洒脱、清逸爽朗的人格;在李白遭遇仕途坎坷时 , 他将“桃花”的媚俗象征小人 , 嘲讽权贵小人的阿谀奉承 , 体现李白狂放自信、不畏权贵的处世风格;在李白远离朝堂之后 , 他又借“桃花”表达自己人格的高贵 , 以一种遗世独立的精神状态来彰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乐观与豁达 。李白的“桃花”诗歌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唐朝才人李白的思想、观点与志气 , 更能够体会一个时代的发展脉络 。
作者:蔡小记
诗仙李白一生中创作近千余首作品 , 可以说是才思如泉涌 , 佳作连连 。他有一首早期的诗作 , 里面就有描绘到桃花的 。
戴天山 , 又称大匤山 , 今址为四川江油西北处 , 李白早年在附近的大明寺里读书求学 , 一日 , 他突然兴起想上山去拜访道观的道士念头 , 便欣然上路了 , 一路上 , 生机盎然 , 风光无限 , 狗儿欢快地叫着在水中蹦哒 , 粉红桃花上沾着浓浓的露水 , 更显得娇艳欲滴 。经过茂密的森林的时候 , 一只美丽的鹿跑出来了 , 将近中午时分来到小溪旁休息一下 , 却还是没听到道观里的钟声的响啊!看来还得再走一段路 , 放眼过去 , 到处是野生的绿竹高耸入云 , 把青蓝的天都隔开来了 , 一道飞驰而下的瀑布像白练似的悬挂在碧绿的山峰上 , 好不容易来到道观 , 却又不知他人又去向何处了 , 只好带着几分失落的愁绪倚靠在几株古松树边上 。
这所李白早年的诗作 , 虽然不及其他世人皆知的名作 , 但通篇写景抒情 , 文辞清丽 , 自然动人 , 给我们展现一副幽美动人的世外桃源的美丽图画 , 让人读来心旷神怡 , 心神向往 , 可见早年李白不同凡响的才华己初见锋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