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马上又进入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 而春节这个传统节日 ,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是尤其重要的 。无论你走多远 , 在春节的时候哪怕历经千山万水 , 都要回到家中 , 和一家人团聚 。
春节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中国民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五 。
还有一种传说是在古代 , 人们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动物 , 家家户户燃烧竹子 , 以发出的爆破声 , 赶跑年 。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祀活动 。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 , 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 , 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 , 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 , 春节俗称“年节” ,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 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 , 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 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 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 , 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 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
在春节期间 , 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到了两汉时期 , 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 。到了唐宋元明 , 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民国初期20多年里 , 政府一直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移到阳历元旦 , 是民间强烈的传统意识保住了春节 。
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上古时期 , 古人在祭祀天地中引入天干地支 , 这在盘古王表及三命通会等古藉的古厉法记载了年岁概念 。后在史记及尔雅中记录了干支纪元法的对照 , 将立春订为岁首 , 于是后耒的尧 , 舜禹等均参照此为岁首展开一段祭祀活動 , 并動员人们参加 , 以扩大祈福效果 。在这之前 , 人们为赶怪嘼年 , 举火烧爆竹等结合到祭祀中 , 就有了过年的雏形 。后到了湯殷 , 有了万年发明以阳及月计影刻度的较准厉法后 , 就由湯君祖乙定春为岁首 , 首日为春节 。从而把从腊月廿三祭灶至元宵节后正月廿左右为祭祀年季 。再后到公元前一0四年西汉落下阔 , 邓平发明太初厉 , 中国农厉后 , 又将传统准确统一推进一步 。一直到唐宋有了纸卷的鞭炮 , 加入花灯 , 迷语 , 杂耍等热闹非凡 , 后耒至清 , 才统一叫旦日 , 后叫元旦 。民国时才正式将湯祖乙的命名定下为春节 。新中国定春节为国家假日 , 将清的称春节为元旦改为称公厉元月一日为元旦 。由此可见 , 劳动人民在推動将年和节融合的厉史之悠久 , 能量之巨大 , 再次应证了主席说的:人民 , 只有人民才是推動厉史前进的動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