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而又伤感的古诗赏析和翻译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 ,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 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 ,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 , 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 , 平韵格 。
  •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 , 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 , 筑雪堂五间 。
  •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 , 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 , 故能听长江涛声 。
  • 营营:周旋、忙碌 , 内心躁急之状 , 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
  • 夜阑:夜尽 。
  •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 , 绉纱 。
【旷达而又伤感的古诗赏析和翻译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 , 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历史上的成功之作 , 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 , 因此 , 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 。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 , 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 , 情性之外 , 不知有文字 , 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 , 个性鲜明 。也是却好指出了这首《临江仙》词的最成功之处 。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 , 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 , 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 , 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 , 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 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