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借款先扣钱!部分网贷App服务协议存“误导同意”乱象

  光明网讯(采访人员 姚坤森)“只在平台注册了个人信息 , 但并未进行贷款操作” 。 近日 , 有网友在投诉平台反映 , 自己莫名接收到一些网贷平台发来的扣款消费信息 , 其中 , 扣款数额从98元到299元不等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被扣款者多是因为在注册个人信息时 , 直接勾选了用户服务协议、代扣服务协议和评估推荐服务协议的选项 , 并未详细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选项内容 。 一些网友表示 , 由于消费服务内容和其它用户服务协议条款混在一起 , 一般很难区分辨别 , 致使了在扣款发生后还不知情 。

未借款先扣钱!部分网贷App服务协议存“误导同意”乱象

----未借款先扣钱!部分网贷App服务协议存“误导同意”乱象//---- //

  各种网络贷款App(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表示 , 网贷App平台在用户注册协议条款中 , 包含个人信息评估推荐服务属于误导用户同意这种收费服务信息 。 在用户未充分有效了解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的情况下 , 做出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选择 , 违反了《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规则 。

  吴沈括还提到 , 在网贷App平台上用户注册的协议条款属于格式条款 ,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 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免除注意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 在篇幅较长和内容较多的格式合同中 , 用户在注册中难以充分知悉其内容 , 实际中会有无法达到引起用户的注意的作用 , 此时应该通过字体标红、特别提示等方式让用户留意 。 如果没有尽到提示义务 , 不能引起对方当事人的充分注意 , 产生纠纷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表示 , 这种扣款行为实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 消费者并没有被提前充分告知需要履行的义务 , 导致用户在签订协议时 , 直接勾选相应选项 , 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剥夺 。 其次 , 是对于用户公平交易权利的剥夺 , 由于和注册协议条款相互绑定 , 消费者在还未进行自主选择时 , 就已被平台方事先提供的“服务”扣了款 , 这种行为是不公正的 。

  吴沈括建议 , 用户可以与网贷App平台内部协调 , 说明情况之后看平台是否可以为用户提供退款 , 若平台无法解决问题 , 则可通过司法途径挽回损失 。

  朱巍也指出 , 对于这种不简单的以资金放贷为目的 , 而是通过正规的合同做挡箭牌 , 实际上暗含不正当收费服务的行为 , 最终还需要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和工商等部门合力解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