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发现了哪些史前建筑遗址?( 二 )


中国考古发现了哪些史前建筑遗址?

文章插图
三 , 基本与仰韶文化并行发展的 , 是大汶口文化以及后来嬗变而成的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 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 主要分布于山东和江苏北部 。1959年因在山东泰安大汶口一带发现而命名 。碳14测定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大汶口文化的特征 , 是以农业为主 , 兼养家畜 。石器制作精美 , 常见器物有斧、穿孔扁斧、铲、锛、凿等;制陶工艺发达 , 除红陶、黑陶和灰陶外 , 还有青灰陶和白陶;多数陶器素面无纹 , 少数有篮纹、镂孔、刻划和彩纹等在大口尊上常刻有象形的原始文字;工艺品制作精致 , 有象牙雕筒和梳等 , 有的骨筒上镶嵌松绿石 。玉斧、玉璜、玉珠等工艺水平也很高 。遗址中有氏族公共墓地 , 墓葬排列整齐 , 头朝东方 。以单人葬为主 , 也有少数夫妻合葬 。不少墓有木椁 。大墓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 , 包括玉器、象牙雕刻、龟甲、鳄鱼板等 。有些墓用猪头随葬 , 一墓有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 。一般的墓只有几件粗糙陶器或石器 , 说明当时已有明显的贫富之分 。大汶口文化继承青莲岗文化,开始于公元前4300年 , 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过渡为山东龙山文化 。
中国考古发现了哪些史前建筑遗址?

文章插图
四 , 龙山文化 , 因1930-1931年首先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 , 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 。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山西一带 。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 。遗址中有多处发现铜器 , 如铜锥、残铜片或铜碴等 。石器制作精美 , 型制规整 , 有斧、锛、凿、铲、刀、镰、矛和箭头等 。当时已有较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 。陶器制作水平很高,80%以上用快轮作坯 。有的轮制陶器薄如蛋壳 , 漆黑发亮 , 称为蛋壳黑陶 , 是龙山文化中最富特征的珍品 。房屋建筑中已使用夯土造基 , 土坯砌墙 , 对中国后来建筑技术有深刻影响 。
中国考古发现了哪些史前建筑遗址?

文章插图
1956年 , 因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的发掘 , 命名了庙底沟类型文化 , 其主要分布在豫西 , 在河南郑洛、晋南和陕西关中也有发现 。主要遗址有河南偃师高崖、郑州林山砦 , 山西平陆盘南村 , 陕西华阴横阵、华县泉护村等 。碳14断代并经校正 , 年代为公元前2900-前2800年左右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 , 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早期 。
发现于陕西榆林市神木高家堡的石峁遗址 , 属龙山文化晚期 , 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 经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 , 存在超过300年 , 毁于夏早期 ,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 。
中国考古发现了哪些史前建筑遗址?

文章插图
(陶寺遗址古观象台 , 展览模型)
位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的陶寺遗址 , 属龙山文类型为主的遗址 , 面积280万平方米 。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前后 。考古发掘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的手工业区等 。陶寺考古工作队的第一任队长高炜研究员 , 曾认为陶寺为夏都 , 但随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 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 认为陶寺遗址是帝尧都城 , 而二里头才是夏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