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修慝:慝 , 音tè , 邪恶的念头 。修 , 改正 。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
(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 , 把利禄放在后面 。
(3)忿:忿怒 , 气愤 。
【译文】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 , 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 , 然后才有所收获 , 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 , 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 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 , 这不就是迷惑吗?”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问题 。他认为 , 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 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 , 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 , 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 , 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 , 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这样 , 人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 , 改正邪念 , 辨别迷惑了 。
【原文】
12·22 攀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1) , 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 , 见子夏曰:“乡(2)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 子曰‘举直错诸枉 , 能使枉者直’ ,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 选于众 , 举皋陶(3) , 不仁者远(4)矣 。汤(5)有天下 , 选于众 , 举伊尹(6) , 不仁者远矣 。”
【注释】
(1)举直错诸枉:错 , 同“措” , 放置 。诸 , 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 。枉 , 不正直 , 邪恶 。意为选拔直者 , 罢黜枉者 。
(2)乡:音xiàng , 同“向” , 过去 。
(3)皋陶:gāoyáo , 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
(4)远:动词 , 远离 , 远去 。
(5)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 , 名履 。
(6)伊尹:汤的宰相 , 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 , 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 , 罢黜邪恶的人 , 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 , 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 问他什么是智 , 他说‘选拔正直的人 , 罢黜邪恶的人 , 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 , 在众人中逃选人才 , 把皋陶选拔出来 , 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 , 在众人中挑选人才 , 把伊尹选拔出来 , 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 , 一是仁 , 二是智 。关于仁 , 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 , 说是“爱人” , 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 。他所说的爱人 , 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 , 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 , 儒学即仁学 , 仁是人的发现 。关于智 , 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 , 选拔贤才 , 罢黜邪才 。但在历史上 , 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 , 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 , 这说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 。
-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 岳飞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鹊桥仙古诗原文及翻译
- 辛弃疾鹧鸪天原文赏析 鹧鹄天辛弃疾赏析
- 诸葛恪得驴原文和翻译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
- 三峡郦道元赏析及情感 三峡原文及翻译
- 关于月亮表达思念的诗句 望月有感古诗原文
- 短歌行原文赏析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 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赏析 挽歌陶渊明原文翻译
- 宪问篇原文翻译及评析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原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完整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