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析辛弃疾元宵节宋词《青玉案·元夕》?( 十 )


下片将镜头渐渐拉近 , 由面聚焦到点——灯火阑珊处的“”身上 , 定格 。过拍两句继续写元夕之夜的盛况 , 不过镜头也由全景转向了局部——笑语盈盈 , 浓抹盛妆的美人 。
“众里寻他千百度”极言词人寻觅之苦 , 那种执着 , 那种急切 , 以及久觅不得的失望之情 , 跃然纸上 。接着笔锋陡然一转 , 又创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境界——“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她不在灿烂辉煌的华灯之下 , 不在热闹欢乐的歌舞池中 。却一人独自站在远离喧嚣 , 隔绝繁华的灯火阑珊的角落 , 不随波逐流 , 自甘寂寞 , 孤芳高洁 。他就是词人苦苦寻觅的“意中人” 。
从起笔至“笑语”句 , 作者不惜笔墨 , 极力渲染欢快热闹的场景 , 意在反衬冷落孤寂的人 , 从而突出他不同凡俗的品质 。结尾这一画龙点睛之笔 , 点到便止 , 留下无穷韵味 。王国维激赞“此等语 ,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嘉轩词 , 以豪放雄浑著称 , 但其纤绵婉约之作 , 亦不止小晏少游 , 这首词既是代表作之一 , 历来受到美评 。它的好处在于 , 写出了一个人由寻觅、追求、到终于发现 , 这样的过程 , 这样的境界 , 词人苦苦寻觅 , 执着追求的“那人” , 其实是一种处世态度 , 一种人格品质的形象化体现 。
【怎样赏析辛弃疾元宵节宋词《青玉案·元夕》?】明确的说 , 表达的就是作者自己的志向和人格 , 所以梁启超说他“自怜幽独 , 伤心人别有怀抱”(《忆蘅馆词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