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原文及翻译拼音 晚春古诗翻译

一 , 【《晚春》赏析】
韩愈《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钱仲联《韩昌黎系年集释》p1030)
简注:
百般红紫 , 万紫千红 。芳菲 , 花草的香气 。杨花 , 柳絮 。榆芙 , 榆钱 。惟解 , 只知道 。
散绎:
花草树木都知道春天即将要归去 , 
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开得不亦乐乎 。
惟有柳絮和榆钱开不出娇艳色彩 , 
只知道效仿下雪的模样漫天飞舞 。
品读:
韩愈《晚春》被选入《千家诗》 , 知名度很高 。据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
此诗以拟人手法描写晚春的花草树木:春天不久就将归去 , 花草树木都赶紧抓住这最班机会争妍斗艳 , 尽量展示各自姹紫嫣红的风华;其间只有那缺乏才华的杨柳和榆树 , 无芳菲可呈 , 只会让它们白色的柳絮和榆钱像雪花般漫天飞洒 。
在诗人多情的眼中 , 树木皆有情感 , 花草无不有才思 。而无论是风姿绰约 , 吐艳争芳的花草 , 还是虽乏才思却不甘寂寞的杨柳榆树 , 都是可爱的 。
小诗既写出晚春景象 , 又富有幽默情趣 。
二 , 【《晚春》中有讽刺之意么?】
韩愈七绝《晚春》中有没有讽刺之意 , 有三种意见:
1 , 无讽刺之意 。
上文品读部分即是按无讽刺之意来理解的 。持此种意见的还有:
今人罗宗强《唐诗小史》:这类诗写景物 , 往往只是把景色轻轻点出 , 传递内心对景色的一种最主要的感觉 , 既写实 , 又传神 , 充满情思韵味 。
清朱宝莹《诗式》:四句分两层写 , “晚春”二字 , 跃然纸上 。
2 , 有讽刺之意 。
持此意见的有:
清朱彝尊《批韩诗》:此意作何解 , 然情景却是如此 。
今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玩三四两句 , 诗人似有所讽 , 但不知究竟何指 。
今人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即景遣兴 , 趣致天然 , 意似有所讽 。
今人韩兆琦《唐诗选注汇评》:显然这是一首描写自然 , 而讥讽社会人事的作品 。
今人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三四句意有所讽 , 盖讽无才而欲自炫者 , 此所谓借题发挥也 。
今人蒋凡《唐五代诗鉴赏》:嘲弄杨花榆荚开不出鲜艳花朵 , 犹如没有才华的诗人 , 缺乏才德的政治家 。
【晚春原文及翻译拼音 晚春古诗翻译】看来 , 认为此诗有寄托 , 有讽刺之意的人要多一些 。然而诗歌鉴赏讲究“作者未必然 , 读者何必不然” , 却并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3 , 不必深究 。
今人俞浣萍 , 罗仲鼎《千首唐人绝句校注》:全诗以拟人手法 , 写暮春景象如画 。是否另有寄托 , 读者可以想象 , 但也不必过于深究 。
三种说法中 , 第三种最为通达:不必深究 。陶渊明曰:好读书 , 不求甚解 。读这首七绝 , 就把它当写景之作读就可以了 , 不必苦求其言外之意或者微言大义 。象探测地雷那样地排查一首诗的言外意 , 意外味 , 就是在求“甚解”了 。毕竟那是一件十分累人的事情 , 将会使我们读诗的乐趣大打折扣 。韩愈此诗 , 即使无讽刺意 , 能做到“写景如画” , 也算得上是一首好诗了 , 我们又何必再去苦苦寻求他诗句之外那些缥缈的东西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