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赏析和注释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全诗

我们曾经熟悉的不少名诗其实都是组诗中的一首 , 只是因为其中一首比较知名 , 剩下的那些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七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有四首 , 高适的《别董大》有两首 。
今天读书灯下要分享的是苏轼的组诗 , 其一我们从小就会背 , 提到古诗词里的春天就会想它;其二也写得好 , 却是鲜为人知 。
春水初生 , 春水初暖 。谁最先感知?没错 , 这就是苏轼的题画组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春江水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赏析和注释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全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惊蛰前后 , 桃花始开 , 苏轼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早春之景 , 江边桃花还刚刚疏疏开放几枝 , 横斜在翠绿的竹林外 。再往前 , 有鸭儿浮在春江之上 。当此时 , 春水稍稍转暖 , 日日在其间玩耍的鸭儿最先感受到这一点 。
画面中 , 红桃绿竹相映 , 春江水绿波盈盈 , 有活泼的鸭儿畅游其间 , 细细感受之 , 画面色彩清新美好 , 既有生机又富有理趣 。
但清朝时有一位“杠精”先生批评此诗 , 说为啥是鸭先知 , 而不是鹅先知?有什么道理?
写鸭先知 , 首先是因为苏轼的这一组诗是题画诗 , 虽说惠崇的《春江晚景》原画已经失传 , 但他的画面中的想也是鸭戏水 。
其次 , 春水暖谁可能先知?水中鱼儿可能 , 鸭可能 , 鹅也确实可能 , 甚至水中的水草、岸边的草木都可能先知 。就像春来谁最先知呢?张栻说“律回岁晚冰霜少 , 春到人间草木知” , 李清照说梅先知 , “雪里已知春信至 , 寒梅点缀琼枝腻” 。
在这里 , 重要的不是谁先知 , 而是谁下水体验谁能感知 , 这是苏轼诗句中所富有的理趣之美 。
写完两句 , 东坡又回归了吃货本质 , 而且还让人看不出痕迹 。画面中 , 满地蒌蒿短短长长 , 芦笋刚刚冒出嫩芽 , 眼前仿佛看见了美味的河豚随着春水沿江而上 。见到江岸的蒌蒿与芦芽 , 东坡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了水下的河豚 , 正好是一道令人不知今夕何夕的绝顶美食 。
要知道 , 不止芦笋味美 , 蒌蒿也是可食用的 。苏轼在《岐亭五首》中就写道:“久闻蒌蒿美 , 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 , 磨刀削熊白 。”张耒也写“蒌蒿芽长芦笋大 , 问君底事爱南烹” 。
这首诗用明白晓畅的语言 , 写出江南早春之美 , 让人感受到春江之畔的勃勃生机 , 画面美好而富有理趣 , 让人透过诗语感受到春到人间的美好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是对江南早春美景美食的描写与喜爱 , 其二中也同样写到了一种动物 , 且通过这种动物来表现江南春的美好 。
春来桃花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 依依还似北归人 。
遥知朔漠多风雪 , 更待江南半月春 。
其一写出了画面之外的春江水暖 , 鸭有感知 , 以及水下的河豚纷纷欲上;而其二的雁归图同样写出了画面之外的东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