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头翁诗文赏析和翻译 年年岁岁花相似全诗解释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节录
初衣解诗:人类用以划分时间的坐标,是根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以自然界的一种大的相似的轮回,定做年的开始 。
年,古书上的年,是谷物成熟的季节 。岁是天文木星在一年的规律显示 。
年年岁岁,应该是一个口头语,至少起源于唐朝之前,连用叠用,有着口感上的加重语气,年年岁岁又后来演变成一种诗语,因为表达了一种连绵不尽的情怀 。
年年岁岁表达的一种农耕文明的循环 。花谢花会再开,天道轮回,四时有序,表达光阴也表达情感 。
初唐时候的诗人刘希夷,少年的时候就显露了文学的天分,这个敏感的诗人天成丽句 。在一篇吟咏“白头翁”的诗里,以白头翁面对桃李鲜妍,又转瞬凋零,表达了青春易逝的华年伤感 。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其中最有名的丽句子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而且表达的意境可以有多种的解读 。
第一种含义,说年年岁岁的春花相似,来看花的,每年的人都不一样 。
第二种含义,是说年年岁岁的春花相似,而每年的人都在失去青春的时光 。
于是这句话简直通吃了男女老少,涵盖了爱情与时光 。可以是年轻时感情的失意,也可以是中老年后,对于时光的哀惋 。
但是要知道中国的语言如此的丰富,以岁岁年年做词语,并非只有这样的一首 。而且通常用在岁末年初,花好月圆,重大吉利的日子 。
通常典雅而郑重的一句,是年年今日,岁岁今朝 。或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
盛唐时候的张若虚,以“年年”入诗,在《春江花月夜》里,是这样描写人生与景色的互动关系 。
“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五代十国的冯延巳,则以“岁岁”入词 。在他的《春日宴》里,这个“岁岁”用的玲珑上口 。
【代悲白头翁诗文赏析和翻译 年年岁岁花相似全诗解释】“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月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
到了宋朝的时候,年年岁岁连用的次数可就更多了 。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看牡丹的时候就曾经说:
“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
说的是年年岁岁时光是没有尽头的,但牡丹花却和人一样,在今显出了衰老的迹象 。我去年倒是来过,但是去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现在远在千里 。
在这里的年年岁岁,不但表示着岁时的循环,跟在岁时的循环中间,人生老去良朋难聚的惆怅 。
宋朝的婉约派的著名的女作家朱淑真,在七夕节里就是这样写 。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
说的是有情的牛郎织女,本来应该朝朝暮暮相守,现在却变成了一年一岁相逢,这缩水360倍,叫人情何以堪 。朱淑真是著名的急性子,是属于那一种急着开花,急着结果,烦了就跺脚跳的大家小姐,我有时候觉得,她肯定是现代人穿越错了地方,在宋朝憋屈死了 。
宋朝的梅尧臣非常喜欢梅花,所以在写梅花诗里,毫不客气地用上了岁岁年年 。
“梅要山傍水次栽,非同弱柳近章台 。重重叶叶花依旧,岁岁年年客又来 。”
其实虽然写出梅的好,但也过分的贬低了柳树,难道柳树非要傍着张牌和人烟稠密的地方才种吗?不过他姓名里有一个梅字,这样的偏爱,大地也是给自己添自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