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变化?( 五 )


?
【步骤一】先是“想当然”,然后“复盘改造”
没有一个人能彻底读懂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妈妈对孩子也不例外 。当环境改变,作为大人自己也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未来,更何况孩子呢?
我的建议是,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 。在过程中,观察孩子情绪与行动的变化 。做一个耐心的妈妈,更要做一个善于聆听与发现的妈妈 。如果妈妈判断正确,作出合适的引导,孩子会很快适应环境 。但如果妈妈的判断错误,问题会很快在孩子身上浮现出来 。例如,成绩下滑、不专心、闷闷不乐、抵触情绪严重等等 。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现象,请立即调整方向,注意情绪的心理疏导 。
?
【步骤二】当“讲大道理”听不进去的时候,请暂停
所谓“知行合一”,首要的是理解到位 。实践中,往往许多家长本能地认为,“讲道理”即是“知行”的全部 。忽视了孩子总是先感性脑思考,再理性脑思考 。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一般做法是先讲道理,鲜有先聆听孩子的心声 。比如说,孩子不想做作业,会给你一大堆的理由,说白了就是不想学 。如果这时家长讲道理,孩子只点头不吱声继续懒散应付的话,说明厌学情绪已经显现 。家长试图通过用“大道理”来解决孩子的情绪障碍,其实是异想天开 。
?
【步骤三】沟通老师了解在校情况,细心观察家中表现
家长对孩子总会过于主观,尝试以第三人视角去观察孩子,会让自己的“复盘”变得更立体与客观 。
如果说,你孩子的老师十分给力,老师的信息是相当有用的,毕竟一天在校超过8小时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了大问题,老师会通知家长;如果只是小问题,就需要考验老师能力 。
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庭观察来实现,我认为更为有效 。如果有以下的毛病:一边吃小零食一边做作业,垃圾满桌,多次提醒不改正;作业马虎,应付了事,字迹潦草,家长也多次提醒,依然不改正;吃饭拖沓,食欲不振,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基本上可以判断,孩子已经产生厌学情绪 。
?
【步骤四】最佳办法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家长或老师的一般认知是很难去纠正的 。通过对言行的观察,不难发现发现心理变化,但使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去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事半功倍 。
不少家长十分忌讳心理医生,担心看心理医生就变精神病了 。殊不知,现如今很多孩子负面情绪严重积压,得不到疏导,最终走上抑郁自杀的道路,而且情况越来越多发 。
心理问题好比身体健康问题,感冒发烧我们需要看内科医生,心灵发烧感冒也需要看心理医生,这好比饿了需要吃饭是一样道理 。
?
首先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心理成长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这些专业的划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方法论的应用就难说得当,那如何判断孩子心理发生了变化呢?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认清楚孩子问什么会产生心理变化 。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天使,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投射到孩子身上从而塑造了其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正常来讲,每个孩子都都具备初始的心理需求 。弗洛伊德以心理性欲发展为依据将孩子的心理分为:口欲期(1岁半以前)、肛欲期(1岁半~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青春期) 。我个人理解这个划分是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去求和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里做个简单的解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