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白话解全文 医学源流论白话文翻译】陶九成《辍耕录》“论脉篇”推重《脉诀》 。
朱震亨《丹溪心法》《格致余论》论脉,本前人男子寸盛女子尺盛之说,解之曰“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谓弦坚之脉为脉无水不软之意,最难调治 。
涩脉有虚实寒热,忧郁怒气,老痰凝血,所因不同最难体认 。
败散残贼之脉,又以弦为首,涩为中 。脉大病进,为阴虚阳乘,当从虚治;加得之外伤,为邪客于经脉,当作邪治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言十怪脉 。
滑寿《诊家枢要》语简而要,尤以论持脉诸法数条为最,如凡诊脉要先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 。
齐德之《外科精义》载脉证名状二十六种,三部脉证所主证候杂病甚悉,皆宗古法 。
戴启宗《脉诀刊误》考证《脉诀》旧文,为之辨正,一一核实《脉诀》之误 。
10 明代之学
李时珍《濒湖脉学》列二十七脉,编为体状相类主病诸诗,载《脉诀》亦有删改,并辨高阳生七表八里九道之非,男女反看之谬 。其分配脏腑之法,大肠诊于右尺,小肠诊于左尺,与叔和异 。
李中梓《诊家正眼》、《医宗必读》其两手分配脏腑从于《内经》与滑寿,以左尺兼诊小肠膀胱,右尺兼诊大肠,与叔和异 。
三焦统司一身,分诊于左右寸关尺,心包络诊于左寸,命门无经络,不诊于右尺 。
又谓人迎气口在左右两手分之,又谓在右手一部分之,肺在寸为人迎,脾在关为气口 。
李梴《医学入门》谓上古诊法有三:一为三部候各脏,二为气口人迎决内外因,三为独取寸口,以内外分脏腑,以高下定形身 。
而其据王叔和、孙思邈、李东垣等说,将左关上为人迎,右关上为气口,却以上古诊法名之,未免失考 。
故书中有自乱者,如曰经言人迎亦胃脉候饮食又曰人迎候外感,如此等等,是自取其乱 。
李瀠《身经通考》谓上古诊法精详,故取十二经,后世诊法简约,故独取寸口 。并曰女子取太冲尤不可行,并论从证不从脉 。
徐春圃《古今医统》“脉诀辩妄”,详论《脉诀》之误 。两手脉候部位与李中梓同,言古人诊法有三,详明于李梴,而本庞安常之论 。
辨人迎为颈动脉,本其师汪心谷质疑之论,辨神门命门人迎皆各有经,不能牵合于气口,盖力崇《内经》,将叔和以下之谬说一扫而尽,不留余地 。其诊法分统候属候,亦为创例 。
张锡三《医学准绳六要》从《难》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不从叔和法,谓只可从寸口候他脏之气,非他脏经络在此,仅左人迎右气口袭叔和之说 。又详载妇人胎产脉、反关脉 。又言平人素虚脉为无病 。此前人未言者 。
陶节菴《伤寒六书》专论伤寒,言脉亦以伤寒为界,谓邪由浅入深,先自皮肤肌肉,次入肠胃筋骨,以浮中沉三脉候之,似乎无所遁其情矣 。
又谓伤寒至沉脉方分阴阳 。又所辨伏脉二因,一为寒邪不得发越,便为隐伏,当攻之;一为六七日别无刑克证候,或昏沉冒昧,六脉俱静,或至无脉,此正欲作汗,勿攻之 。
章潢《图书编》论平人脉象之常象,如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紧脉紧,性缓脉缓,室女尼姑脉濡,婴儿稚子脉急,在一岁中,一月属肝,十月属膀胱,一日中子时注胆,亥时注三焦 。寸口脏腑分配取于《内经》,左诊外感右诊内伤本于东垣,“总论”中袭完素语 。
喻嘉言《医门法律》崇《内经》脏腑分配之法,驳叔和脉法,又发挥《难》“脉不满五十而动一止”之语 。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当以《内经》观形察色,彼此参伍,以伍死生之说,曰“一脉主病数十,苟不兼之望闻问,将断其为何病?”其脏腑分配亦崇《内经》驳叔和,并辨气口为寸口,人迎为颈动脉,驳诸家谬论 。
- 武经总要白话文免费阅读 武经总要全文及译文
- 化妆品有没有毒?
- 男性有乙肝大三阳能不能生小孩
- 三字经新版全文翻译 三字经原文全文及译文
- 202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好不好就业
- 无量寿经白话文全文讲解 无量寿经白话文翻译
- 四十二章经全文及译文 四十二章经原文及白话
- 悟真篇全文注解白话文 悟真篇全文及译文
- 吕氏春秋白话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 圆觉经原文及译文 圆觉经原文白话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