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葡萄采收后,需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感谢邀请:葡萄采收后正好在5-6月,露地葡萄病虫害开始发生时期 。我国葡萄病害主要病害为5-7种(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 。其他许多种病害均属偶发性病害或零星发生病害,一般不需防控或不需单独防控,在防控主要病害时考虑兼防即可 。
葡萄采收后在这个阶段,最主要而且必须关注的就是霜霉病的防控 。原因在于,霜霉病一但发生将是较致命的为害,会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导致葡萄的冬芽顺利萌发,直接影响到来年葡萄的产量 。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促进葡萄树成长茁壮、枝条正常老熟 。

种植葡萄采收后,需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文章插图

霜霉病初期叶表面呈淡褐色病变,边缘不明显,而后表面逐渐产出较长的白色霜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滞,扭曲变形,其至枯死 。这是一种低等真菌性病害,由葡萄生单轴引起 。病菌主要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 。霜霉病属高湿型病害,并要求昼夜温差较大 。当昼暖夜凉、多雨潮湿、雾大露湿条件持续时,霜霉病则严重发生,甚至流行 。
种植葡萄采收后,需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文章插图

霜霉病防控以药剂防控为主,及时摘心打权、促进果园通风透光、降低小气候湿度 。搞好果园卫生,减少越冬菌源 。落叶后或冬剪后先树上后树下底清扫落叶、落果等杂物集中带到园外烧毁,避免带病落叶及病残体入土越冬 。
增施有机肥,适当増施钙肥及磷肥,少施氮肥,控制钾肥,提高葡萄的抗病能力 。低洼果园注意及时排水、通风散湿,在南方多雨潮湿地区,采用避雨栽培措施,可显著减轻霜霉病的发生。
药剂防控是目前霜霉病防控的最主要措施,果实采收后雨、露较多的时候喷施药剂1-3次,甚至更多(南方葡萄产区及早熟品种采果后喷药次数较多,北方喷施次数减少) 。具体可视降雨情况和湿度决定 。
防控霜霉病的有效药剂主要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两大类 。采摘果实后可以使用常用治疗性杀菌剂有:85%波尔?霜脲氰(克普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5%波尔?甲霜灵(异果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烯酰?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霜服?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等 。具体用药时,喷药必须喷洒均匀周到,使叶面正反均匀着药 。
种植葡萄采收后,需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文章插图
以上就是葡萄采收后亟需防治的主要病害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


种植葡萄采收后,需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文章插图
虽然葡萄采摘后,对于很多害虫来说,都失去了食物,也就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了,但是还有这么几类病虫害并不是以葡萄的果实为入侵对象的,比如说褐斑病,蚜虫,以及螨类害虫等在葡萄采摘之后,依然能对葡萄造成损伤 。比如说蚜虫,它主要以叶片为食,在葡萄采摘后,他会继续损伤植株叶片 。螨虫跟蚜虫也是一样 。所以不能再葡萄采摘完之后就放松警惕 。应该继续对葡萄进行监管保护,一旦发现由出现病虫害就即使处理,蚜虫,螨虫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运用瓢虫对其进行防治;当然也可以通过药物对其进行防治,可以使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蚜虫的小方法,那就是使用我们生活种比较常见的尿素以及洗衣粉配合兑水喷施便可以起到很好的灭杀效果 。而褐斑病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