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唯心的问题,而是道行的境界 。你到了那个境界,自然就懂 。没到那个境界,别人解释千遍,也是一头雾水 。
我举个日常的例子:
你待在家里,不去逛街,就什么事都没有;你出去逛街了,看见商店有一双鞋,是你超级喜欢的,可你暂时买不起,从此,你就有了心心念念的东西 。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
所以,明事理的人,懂得“知而止”,不沾染某些场合和人事物 。眼不见为净 。不见,不想,不念,无事不生非 。
《道德经》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结合诸多经典,你就能慢慢体会至上之道:
控制三要的动静——目、耳、口的能量消耗,才能控制自己的能量 。这样才能做到收放自如、稳如泰山 。
当一个人的能量,慢慢积累起来,体内坎离能量相交,还元,则能量充沛,上了境界 。
一个人超凡入圣,无非是对“目、耳、口”三要的管理 。
【黄帝阴符经奥义真解 阴符经原文及译文】这不是一天就能达成的,也不是刻意追求而来,而是每日践行,在事上练习,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
- 细数婆罗门教的经典文献
- 有关爱情的人生经典语录 爱情哲理的经典句子
- 最能打动人心的情话 爱情语言经典表白短句
- 城中村的房子去哪找? 城中村的房子
- 赞扬老师的话
- 经典的话语
- 伤心句子
- 重阳节的经典名句 重阳节的诗词佳句有哪些
- 行政专员主要是做什么的?没经验可以做吗?
- 董卿说的13句经典语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