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的习惯,其实来源于寒食扫墓 。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 。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 。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
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
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祖先崇拜
#泛文化写作营# 中国人要扫墓,是传统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 。是我们对逝世亲人缅怀和凭吊的一种方式 。
有人说是封建习俗,虽然我也是无神论者,但我觉得扫墓只是我们中国人思念亲人的一种寄托,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百善孝为先”思想的一种延伸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前后,春正盛,大家一起回家祭祖,踏青,赏春 。即是尊敬逝者,又无形给后人传承敬老孝亲文化 。所以就会有很多人,清明时候,抛下万事,回家祭拜祖先 。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祭拜祖先,可以保后辈平安 。当我们需要心灵依托的时候,这也是很好的方式 。
我自己的母亲去世七年了,走得突然,好几年都无法接受 。天天以泪洗面,失眠做噩梦,精神极致抑郁 。后来经常去母亲墓前,和她说说话,哪怕她根本听不见 。给她烧点纸钱,就当她能收的到 。就这样慢慢走出失去母亲的伤痛 。
昨天去给母亲扫墓了,给她买了一个超大超漂亮的清明吊,母亲喜欢鲜艳的眼神,这款,有明黄大红玫红的大清明吊,她一定会喜欢 。在她的墓前坐了一会儿,心里默默对她说了些话,就仿佛她还能听见,而她会对我说什么,我心里都知道 。我会好好生活的 。
今年因为疫情,弟弟在家困了两个多月,也陪了老父亲两个多月,我想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得的相处时光 。往年清明节弟弟都会回来祭拜母亲,今年他祭拜完母亲,昨天才动身去武汉讨生活,相信母亲会保佑她的幺儿平安的!
- 千年木的枝条为什么总长成蛇形?有办法让它看上去比较匀称吗?
- 金门一日游需要签证吗
- 职场中有必要每天换一套衣服吗?
- 相爱的人会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在一起?
- 反恐精英online手机版 反恐精英官方电话
- ai怎么锁定图层透明度,ai的图层要怎么锁定
- 什么精油瘦腿最好?
- 最简单的化妆步骤
- 喝奶粉的宝宝在每个阶段要喝多少?
- 有多少人喜欢养生和保健?为什么喜欢养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