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导诊、查房……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

读片、导诊、查房……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

----读片、导诊、查房……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 //

  乳腺癌钼靶精准病灶测量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王烨捷/摄

  8月29日 , 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中 , 最受公众欢迎的 , 非“AI+医疗”展区莫属 。 普通观众在这里感受将来如何看病 , 专业观众在这里寻找大健康领域未来的商机 。

  门急诊量超多怎么破

  “您好 , 根据您的情况 , 推荐胸痛科就诊 。 是否需要立即挂号?”在“AI应用场景”展区里的两台蛋型机器人 , 吸引了众多观众 。

  这是由上海奕诊智能公司推出的新型导诊系统 。 一名手捂胸口的“患者”坐到机器人跟前 , 机器语音便会指引他通过按钮输入相关信息 。 “胸痛持续多久了?”“请选择胸痛程度”“胸痛在哪些部位”……它可以实时采集患者血压、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数据 , 精准检伤分级 。 在患者完成“预问诊”后 , 机器人会自动建议分级、自动匹配相应科室 , 并直接为患者挂号 。

  据悉 , 这款产品目前已在年急诊量超过41万人次、日急诊挂号量超千人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试运行 。

  奕诊智能CEO戈家霖告诉采访人员 , 智能机器人还具有把急诊科护士、实习医生“秒变”专业医师的能力 。 一名被120救护车送进医院的患者 , 过去通常需要多名医生和护士对其进行快速生命体征的检查 。 这种检查涵盖5~10项内容 , 医生进行测量 , 护士在一旁进行记录 , 仅5个项目做下来 , 就要耗时5分钟左右 。

  但智能机器人系统可以在40秒钟内完成对患者全部生命体征的检测 , 并在3分钟内完成检测报告和分级 。 遇到那些送入医院时神志清醒、尚可表达的患者 , 机器人会给护士提示6个问题 , 完成这6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后 , 智能机器人即可对患者进行自动分级 。

  “把急诊患者分成四级 , 一二级需要马上送入抢救室 , 三四级可以稍等 。 ”戈家霖说 , 假设每天有1500个急诊患者就诊 , 以往的做法是大家排队就诊 , 痛楚大一些的可以走绿色通道 , “谁更严重 , 谁更需要急救?其实说不太清楚” 。

  他举例说 , 一个感冒发烧、感受痛楚的患者 , 一般会被系统分到四级;而一个胸痛患者 , 则会被分到二级 。 “后者有猝死的可能 , 前者其实只是感冒症状 。 ”戈家霖说 , 未来智能机器人还会被直接安装到120急救车上 , “患者还在车上 , 采集到的数据已经到了医院急诊科” 。

  肿瘤医院里藏着“黑科技”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展台 , 几台看似普通的电脑背后 , 却蕴含着医院管理、肿瘤治疗领域的“黑科技” 。

  复旦肿瘤医院是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肿瘤学科“大牛” 。 2017年 , 医院的年门诊量约为130万人次;到了2018年年末 , 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45万人次 , 门诊日峰值更是达到了8300人次 。 为了缓解就诊压力 , 复旦肿瘤医院去年上线人工智能精准预约挂号系统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在展示现场看到 , 患者在挂专家号前 , 需将自己的检查报告上传 , 经系统识别后 , 符合就诊条件的人就能挂到相应的专家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