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的理解分享 与妻书林觉民原文赏析( 三 )


作品赏析本文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 , 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 , 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 , 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全文感情真切 , 笔调委婉动人 , 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自“意映卿卿如晤”一开头 , 整封信围绕着一个有血有肉的“情”字倾诉心曲 。“卿卿”一呼 , 落笔动情 。“吾至爱汝” , “吾爱汝至” ,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 “吾作此书 , 泪珠与笔墨齐下” , 这些饱含感情的倾诉 , 使读者心魂为之摇荡 。正由于作者对妻子爱得深挚 , 因此在挥毫作书之际 , 夫妻之间那令人无限眷恋而又无法重温的往事 , 一时奔涌笔底 。
第一件事 , 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 。作者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 , 吾宁汝先吾而死 。”读者乍听起来 , 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 , 谁都希望自已至爱的人健康长寿 , 也难怪他的妻子“初闻言而怒” 。按时间推算 , 这番话应是林觉民婚后赴日本留学假期返故里时所说 。他在日本比在国内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 , 献身革命、为国捐躯的宏愿已经确立 , 只是担心一旦牺牲了 , 妻子忍受不了失去爱侣的悲痛 。“故宁请汝先死 , 吾担悲也!”这份“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爱 , 是至爱!
第二件事 , 是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初婚三四个月 , 适冬之望日前后 , 窗外疏梅筛月影 , 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 , 低低切切 ,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花月掩映 , 两情依依 , 良辰美景人同在 , 诗情画意 , 温馨甜蜜 。美丽的青春 , 无边的幸福 , 无法让他忘怀 , 这浓情蜜意 , 是至爱!
第三件事 , 是“六七年前 , 吾之逃家复归也 。”这时新婚不久 , 作者写信给父亲说要远赴南洋 , 急得老父去厦门找他 , 但他却早已回家 。这次外出 , 显然有特殊任务 , 但不便直接告诉妻子 。所以意映要他“今后有远行 , 必以告妾” , 希望远走天涯长相随 , 是至爱!
第四件事 , 是“前十余日回家” 。这次作者从日本归来 , 身负革命重任 , 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 , 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 , 恐不胜其悲 , “故惟日日买酒呼醉” , 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 , 永诀之痛 。诚如古人所叹:“举杯消愁愁更愁” , 这醉中之苦 , 仍是对妻子的至爱所致!
除了这四个生活片断 , 作者对妻子的至爱 , 还表现在对死后的想象 。一个平日不信有鬼的革命者 , 竟希望真有鬼 , 好与妻子以灵相依 , 以哭相和;黄泉尘世 , 互慰相思与寂寥 。而信末因感“巾短情长”难以尽意的巨大痛苦 , 反以“一恸”作结 , 可谓以一当十 , 言有尽而情无限 。
尤为可贵的是 , 作为一个矢志拯救国家民族的革命者 , 作者在尽情倾诉夫妻之间至爱的同时 , 畅叙了儿女情必须服从革命事业的至理 , 将一已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 , 表达了牺牲个人幸福 , 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 , 情理浑然交融 , 深情大义与英雄壮怀同辉 , 给这封信带来了政论的色彩和战斗的品格 , 堪为志士增色 , 为弱者壮胆 , 义无反顾地为祖国献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