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什么事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

许多事都是经历过了,才觉得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美,比如求人不如求已,还会花钱买教训,才懂得有些人和事是非常复杂的 。
渐渐的明白了懂了身边事,必竞只知有其事和人,自己也不必去计较,就当领教了,凡事靠自己努力更好 。
人生许多事,感悟有浅深 。日三省吾身,凡事都清醒 。道理懂越早,处事才认真 。
那天一早起床,窗外仍一片混沌,是雾似雨没有风 。这雾有几天了,当然,现今的雾也是掺了假的,所以叫雾霾 。
周六照例去图书馆,这是每周都要去的,到四楼教小朋友写作文 。退休了,发挥点余热 。湖州市图书馆很像样的,每天看书的人还不少,男的女的,老的小的,你看外面停的车,就知道图书馆有都吸引人了 。现在到图书馆借书也很方便,这要一张社保卡,借书还书都自助 。
看到书,就想到汉代刘向的一句关于读书的话:“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这不,小时候呆头呆脑的我,因为喜欢读书,到老了似乎不那么呆了,还能自己写点文章 。文章虽不怎么样,但还是有人喜欢看的,我一下子满足起来 。
我小时候确实笨,不能察言观色,不能玲珑八面,只晓得大啦大啦朝人家看 。言语不多,性格很内向,不知是小时候生病后的后遗症,还是什么 。不过,吾乡倒有一句话,叫“毒头阿大,滑头阿三”,我们三兄妹我是老大,我妈七姐弟也是老大,老大养老大,可见不聪明,不过还好,我爸五弟兄之间排行老三 。弥补一下 。老古话似乎还真的很灵 。我从小喜欢看书,但六七十年代没啥书好看 。小学时把林的什么报告也买来看 。初中时得到一本《清代十三朝演义》,打开一看,都是繁体字,都不认识啊 。怎么办,我就一个一个蒙,把繁体字和简化字作对比,久而久之竟看的懂大部分繁体字了 。但初中时成绩还是不理想 。七一年本该初中要毕业的,可成绩差,初中只好重读一年,这不,就到七二班了 。重读虽然不是很好听,但也认识了好多同学,阿秋,阿多,阿泉都是窑里的 。阿秋阿多是班干部,很风光的 。那个时候徐根发老师教化学 。他上课时,常常先叫我们回答问题,他说我们是“留学生”,所以提问时得让“留学生”先回答 。到后来懂事了,才知道“留学生”是专门到外国学习的学生 。再后来,学制改革,原春季招生该为秋季招生,初中又多读了半 。七三年五六月,全公社初中毕业班集中乌家板桥复习,准备参加高中升学考试 。其时,王贵木老师教代数,周挽人老师教几何,语文是个代课老师,他是善琏的汤建弛老师 。那个时候我好像稍微开点巧了,作文被汤老师当做范文,得此殊荣的好像还有顾发洪同学 。及至到了练市读高中,批孔开始了 。吾等虽天天在学校,但书是没认真读的 。夜自习后就在寝室看杂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书是不准看的,说是毒草 。读了要毒化青少年的纯洁的心灵 。不过晚上没人管,就正大光明地看 。熄灯后那个手电在被窝里看 。这不,有先天性近视的我眼睛近视得更厉害了 。前一届高中生毕业时,观音堂的陆根生同学送给我一本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他说毕业了,送本书作为留念 。其实当时我还不怎么认识他,他说他认识我,后来才知道我爸去观音堂检查工作时经常在他家 。原来他认识我爸 。
喜欢书,喜欢看书,很大原因也是受父亲的影响 。我父亲一辈子每天要看书看报 。蔡东潘著的《历代通俗演义》他看完一本,我就接着看 。不过我没有他恒心,他全套都看完的,我没有 。
时代发展了,进入信息社会了,智能手机普及了,捧一本书坐下来静静的看似乎不现实了 。退休了,回想工作的历程,教书,跟书有缘 。不管是英语,还是语文,都是语言嘛 。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里,还自我感觉教的不错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给人的是一种营养,愚笨的我在工作上也有自己的作为 。当然,现在写一点自己想要写的东西,不为别的,为的是预防老年痴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