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二 )


老龄化必定带来诸多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率高、慢性病罹患率高的特征 。而在慢性病中,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惊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我国大约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3人患有高血压 。
高血压,临床上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多遗传与家族史有关系,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多,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诸如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等疾病患了高血压之后,要调节情绪,放松生活,低盐饮食,低糖饮食,低脂饮食,多运动,对治疗高血压是很关键的 。
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
1、非药物治疗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钙和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 。⑥戒烟、限制饮酒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
2、降压药物治疗
(1)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
(2)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即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
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针对不同患者设置个性化方案,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服药依从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控制效果,而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寿命 。鉴于影响高血压患者寿命因素复杂,对于患者寿命不能一概而论,与患者个人身体状况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寿命,希望能从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并提高服药依从性 。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
最后波波医生提醒大家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肾损害、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是老年人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 。平时到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规律体检,注意生活细节,时刻关注身体健康状况,每天保持心情愉悦,希望我们每一位朋友身体健康 。
这个真的说不准 。
我们是家族高血压,太奶奶就是,爷爷是,爸爸也是,我也是(已经30多年了),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查出血压高了,一直在吃药 。
我太奶奶是89岁去世的,一直在吃药,那个年代能查出高血压的也不多 。他们的生活水平有限,可能吃的也不太好,肉、蛋之类摄入的少了,也可以控制血压的 。
我爸爸是75岁不在的,不过,爸爸爱吃肉,血压控制的不太好,走的时候是因为心脏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