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出塞古诗翻译简单


王昌龄画像
今天我要讲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 。
“出塞”是啥意思呢?
“塞”,是边塞的意思,指的是边境上地形险要的地方 。“边塞”,是一个国家的大门,如果大门守不住,外面的敌人就会打进来抢地盘 。在古代,国家为了守住自己的大门,要派很多很多人到遥远的边塞去,这些人里面就有会写诗的诗人 。诗人们把自己在边塞看到的景色和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的诗就叫“边塞诗”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就是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
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诗,看看诗里讲了些什么: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这首诗的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和边关还在那里,但是那些到万里之外征战的士兵们却没有回来 。“人未还”的“还”,在这里是“回来”、“回家”的意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是,如果镇守龙城的李广将军还在的话,他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 。“龙城”和“阴山”都是古代地名,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要塞 。“但使”,是“只要”的意思,在这里也可以翻译成“如果” 。“不教”,指的是不让、不许 。“胡”,是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指的是匈奴人,“胡马”就是匈奴的兵马 。这些词在以后的诗词学习中,尤其是边塞诗中会经常出现,希望你能记住它们 。
听到这里,聪明的你是不是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这位李广将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诗里没写呀 。没错,诗里确实没写李广将军,但是诗里有“飞将”两个字,“飞将”指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了,今天我要给你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
李广生活在汉代,出身将门世家 。什么是将门世家呢?就是家里祖祖辈辈都有带兵打仗的能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李广自然也是练功习武样样精通 。他最擅长的是射箭,因为天生力气大,胳膊又长,拉起弓来比一般人更有优势,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
李广的箭法好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说的是有一次李广出门打猎 。远远望见前面草丛里好像有老虎!李广赶忙拉弓射箭,“嗖”,一箭命中目标 。射中之后,李广走近了一看,哪有什么老虎,就是一块有花纹的大石头而已 。再看射出去的那只箭,竟然牢牢插进了石头里,拔都拔不出来,你说这一箭力气有多大 。
这还不算完,没射中老虎,射中一块大石头,李广总觉得有点不甘心 。打那以后,他走到哪都惦记着这个事儿,只要听说有老虎出现,马上就拎着弓箭出门 。终于有一次,李广跟老虎来了个近距离接触,迎面碰上了 。刚开始是老虎占上风,猛地一扑,李广受了伤 。眼看老虎张着血盆大口一步步逼近,李广一急,也顾不得身上有伤了,赶紧拉弓,用尽全身力气射出一箭,老虎“噗通”一下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
能远距离射中大石头,还能带伤射中大老虎,李广神箭手、百发百中的名号也就越传越响了 。
不光箭法好,李广骑马的技术也很高超 。
有一次,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士兵抓住了,当时他身负重伤,匈奴士兵觉得这人伤得那么重,没什么威胁,也就没把他捆起来,而是找了两匹马,在中间拉了一张网,把李广随便往上一扔,像吊床似的驮着他往回走 。李广这一路可没闲着,他看起来一动不动,其实是在装死,暗地里偷偷观察周围的环境 。
突然,李广眼前一亮,身旁有个匈奴士兵骑了一匹好马,用来逃跑是再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李广飞快地跳起来,把马上的匈奴士兵一把推下去,自己骑着马就开始跑,边跑边射箭,竟然甩掉了几百名追兵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 。你可以想象一下李广当时的处境,好几百人抓他一个,要不是骑马好、射箭准,那是绝对逃不出去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