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说法是传教的重要手段 。讲经说法者为了使听众容易理解,往往借用为民众所熟悉或好懂的语言、道理来加以比附,此即为“格义”佛教 。后赵佛图澄的弟子竺法雅哦个精于儒、道经史,他向弟子,士大夫讲经,时常“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高僧传·竺法雅传》) 。这只是一个例子,格义佛教实际是会通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为佛教的民族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
译经和讲经都离不开研究 。以译主为中心的译经班子实际也是个研究团体 。要讲经则必须对佛经作一番研究考察 。由于人们对问题理解不同,便形成不同的学说,产生不同的学派 。这样,便形成了民族佛学,并形成了北传佛教 。
佛教的历史:
整体而言,北传佛教多与传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为主,流行梵文圣典及其翻译经典 。南传佛教则保存较浓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语佛典 。
中国中原地区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由西域传入佛教,东汉末年陆续译出佛教典籍,佛教教义开始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至隋唐而臻于鼎盛,形成天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等宗派 。宋代以后又渐与儒道融合 。汉译佛典的数量极大,现存最古老的汉译佛典是二世纪后半期安世高和支娄迦谶所译的 。其后经历三国、两晋以至唐、宋各时代,均有译本推出,故现存汉译佛典为数在一千七百部以上,是研究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
中国西藏佛教自七世纪左右起直接由印度传入,传入后逐渐形成具有西藏地区特色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译佛典数量仅次于汉译,其中包含汉译佛典中所未见的中后期大乘经论,是研究中期与后期印度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又因藏译佛典大部分是从梵文原典直译,容易还原为梵文,故也被称为“准梵语佛典” 。其翻译时代始于七世纪,直到十三世纪仍持续着经典的翻译 。
蒙古佛教由西藏传入 。蒙古文译本的佛典是从藏译或汉译再译而成,故其资料价值不高 。
朝鲜于四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佛教,七世纪以后更派遣僧人至中国求法,主要为禅宗 。与日本同为汉译佛典流行区 。
日本于六世纪前半叶自中国、朝鲜传入佛教,旋即发展为日本之主要宗教,且宗派极多 。
梵文佛典主要是大乘经典,与汉译、藏译相比,数量极微 。可分为在尼泊尔古塔及僧院发现的“尼泊尔本”;在中亚发掘的“中亚本”;发现于北印度喀什米尔古塔的“基尔基特本” 。我国的新疆与西藏,也保存不少梵文原典 。
【宗教知识:北传佛教是什么意思?】此外,中国、朝鲜、日本等,各宗祖师及高僧之着作甚丰,亦为北传佛教特色之一 。
- 宗教文化:什么是无神论
- 为什么双鱼座是神
- 电脑电源品牌知识,航嘉电源是一线品牌吗
- 2022年安全知识标语
- 房地产行业营销策划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
- 宗教知识:什么是一神教?
- 宗教文化:什么是基督教
- 独栋别墅设计的风水,不知道的都要看这里了 独栋房子的风水知识
- 做和田玉生意,需要历史文化知识吗?
- 宗教文化:摩尼教的教义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