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
【作者介绍】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 。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 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 )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 。
第二部分(4):征战沙场 。
第三部分(5):凯旋受封 。
第四部分(6):辞官回乡 。
第五部分(7):附文赞词 。
【句子分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
2.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
再次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木兰代父从军这一主要事件 。
4.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
一问一答,既道出木兰的心事,也充分体现了本诗作为民歌的特点——朴实自然 。
5.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册,每一册(都)有父亲的名字 。
“军帖”夜传,“军书”达“十二卷”,表明军情紧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卷卷有爷名”点明上文叹息的原因 。
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
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
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 。
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谐木兰出征前紧张地购买战马和马具的情形,表现了她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征,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的紧张忙碌又井然有序 。这里的“东西南北”都是虚指,不是实指 。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
这八句,运用对偶、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也以宿营地的夜景衬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写出了一个年轻女子的情怀 。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
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
-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
- 浮槎山水记阅读答案 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翻译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
- 玉楼春欧阳修诗歌鉴赏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赏析
- 气吞山河的千古绝诗 李清照千古绝句最美句子
- 带流年的唯美诗词 描写流年的唯美词句
- 春暖花开的七律诗词 七律诗集200首春天
-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 山木诗词全集原文
- 关于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 献给母亲的现代诗3首 给妈妈的诗歌现代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