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中作高适赏析 蓟中作高适翻译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出自高适的《蓟中作》 。全诗如下: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
诗中的“诸将”指的是安禄山等人 。安边书指的是安边的策 略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的意思是,胸中虽有安边良策,无奈安禄山等人已得封赏无心边防 。朝廷重用腐败之臣,大大打击了高适安边的信心和志向 。
高适写这首诗时,东北边境边患不止 。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经常侵略边境的各个民族 。奚族、契丹等少数民族忍无可忍,先后杀了唐室和亲的公 主,纷纷反叛 。由此可见,边境叛乱主要是安禄山挑起不义之战造成的 。
安禄山为人狡猾,善于揣摩人心 。他任平卢兵马使时,凡是朝廷来人,都送一份厚礼 。有一回,御史中丞张利贞去平卢考 察,安禄山百般奉承,还一一打点张利贞的随从和手下,加以厚待 。张利贞回朝后,在皇帝面前大大夸奖了安禄山,安禄山便被提升为营州都督等职 。
天宝二年(743),安禄山入朝,唐玄宗对他大加重用,很是宠信他 。安禄山为了让唐玄宗更加信任他,还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去年营州虫灾时,他曾焚香对天发誓:“我安禄山如果心术不正,侍君不忠,情愿蝗虫来吃我的心肝 。如果我对神灵虔诚,希望虫子全都散去 。”于是就有大批鸟群从北飞来,没过几天,就把害虫吃了个精光 。安禄山请皇上命史官把这件事记下来 。唐玄宗竟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 。
安禄山平时还经常逗唐玄宗开心 。因为他个子很矮,长得很胖,所以他的肚皮下垂超过了膝盖 。于是安禄山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表现出一副滑稽的样子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他肚子长得这么大,里面装的是什么 。
安禄山说他的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赤诚之心 。唐玄宗听后大喜,对安禄山又增添了几分信任 。
在安禄山的阿谀奉承下,唐玄宗早已失去了辨别奸伪的眼 光 。安禄山原来任平卢节度使,兼任范阳节度使,后来他又要求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也同意了 。
安禄山兼领三镇节度使后,重兵在握,日益骄横 。他觉得皇帝已经老了,缺少治国的谋略,而且现在朝廷武装松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于是他就在手下官员的鼓动下,发动了叛乱 。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利用一个官员从京都返回的契机,造了一份假诏书 。他假传圣旨,告诉将士是皇上下令让他带兵入朝讨伐杨国忠 。众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惊讶,但谁也不敢反抗安禄山的命令,而安禄山的一些心腹则混在将士中热烈响应这一号召 。
十一月初,安禄山召集了十五万人马,连夜从范阳(今河北保定以北)出发,向南进军 。他每到一处,百姓们都惊慌失措,仓皇逃走 。由于百姓们多年没有经历战争,早已习惯了和平的生活 。于是安禄山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遇到反抗 。洛阳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
其实,曾经有很多人向唐玄宗提醒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但是唐玄宗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还把进谏的人给杀了 。
【蓟中作高适赏析 蓟中作高适翻译】从《蓟中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高适对统治者任用佞臣的不满,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