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冉耕病了,孔子前去探视,然而,到了地方,只是隔着窗户跟学生说了会儿话就走了 。
这可不是孔夫子形式主义敷衍了事,而是懂得防疫——冉耕的病可能传染,目前正在家中“自我隔离” 。
注:出自《论语·雍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也,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黄帝内经》把这种防疫隔离理论阐述得更加具体 。
黄帝曾问岐伯:“我听说五疫发病,可互相传染,不论大人与小儿,症状都一样,若不用上法治疗,怎样能使它不互相传染呢?”
岐伯回答:“要想不被传染,首先要做到正气存内、增加抵抗力;其次是避其毒气,避免接触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其中鼻子是最重要的地方,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呼吸传入的 。”
注:出自《黄帝内经·刺法论》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天牝,指的是鼻子 。
“养内避外”成为古代应对疫情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旦发生瘟疫,人们对染疫者通常都要先执行隔离,然后再进行治疗 。
为了防疫,居家隔离的做法逐渐演变为一种制度 。
西晋时有一项规定,如果大臣家里感染瘟疫的人数超过3人,即便他自己即使没有发病也不能上朝,必须在家隔离,时间不少于100天 。
这个隔离期实在太长,谁都会觉得憋得慌 。
当然,算盘打得精的官员比较乐观——拿着俸禄不干活,岂不是美事一桩?
这样一来,大家都带薪休假去了,公务就没人管,要紧事可耽误不起!直到人事部部长(吏部尚书)王彪之提出缩短隔离期的建议,100天的超级长假才宣告终结 。
注:出自《晋书·王彪之传》
“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 。若以之不复人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 。”
3
制度、立法、机构早就有
居家隔离虽然便利,但要做到严格执行,必须有其它措施予以保证 。
智慧的中国人早就建立起疫情报告制度 。
秦朝时规定:乡里如果出现了疑似的传染病病例,典甲有责任调查和迅速上报,朝廷根据疫情派来医生检查和治疗,并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
注:出自《云梦秦简·疠》
“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伍丙,告曰:‘疑疠 。来诣 。’讯丙,辞曰:‘以三岁时病疕,眉突,不可知,其可病,无它坐 。’令医丁诊之 。”
典甲,秦朝时的乡长,管辖范围约百户,相当于后来的里正 。疕,头疮 。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将会被送往“疠所”进行隔离治疗 。
注:出自《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
“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 。”
城旦、鬼薪指犯人 。
不仅如此,当时还有关于防治“毒言”的立法 。
“毒言”指的是患有烈性传染病的人 。知情者应主动断绝与“毒言”者接触,不与患者一起饮食,不用同一器皿 。
注:出自《睡虎地秦简·毒言》
“某里公士甲等廿人诣里人士伍丙,皆告曰:‘丙有宁毒言,甲等难饮食焉,来告之 。’即疏书甲等名事关牒背 。讯丙,辞曰:‘外大母同里丁坐有宁毒言,以卅余岁时迁 。丙家即有祠,召甲等,甲等不肯来,亦未尝召丙饮 。里即有祠,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杯器 。甲等及里人兄弟及它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 。丙而不把毒,毋它坐 。”
-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习俗,是一家团圆小聚的日子,今年的端午节你会和家人一起过吗?
- 仙剑三修改器怎么使用 仙剑奇侠传3修改器怎么用
- 陶渊明传重点词语释义 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 桓荣勤学有获文言文翻译 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
- 杨万里传节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传文言文翻译
- 诺亚传说枪械师加点和技能的加点 诺亚传说枪械师怎么加点
- 厚嘴唇是显性遗传
- 2022年建筑企业宣传标语
- 译成古文的唯美句子 白话文翻译文言文
- 楚乔传第二部免费观看全集爱奇艺,楚乔传第二部电影全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