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汉,出现了专门的公立“传染病医院” 。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朝廷辟出空宅,把病人集中起来给予公费医疗,不仅如此,还赐安葬费以便及时安葬死于瘟疫的人,一方面减少疫情传播,另一方面抚恤活着的人 。
南北朝时期,齐太子萧长懋等人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收治需要隔离治疗的病人 。
在繁盛的唐代,官办医疗机构更加发达,朝廷设有养病坊,在各州府也设置有类似机构,负责各地医事管理和疾病诊疗,当大的疫情发生时,也承担临时性收容和隔离救治任务 。
宋朝的将理院、元朝的广惠司、明朝的惠民药局等,都是样承担隔离治疗的官办医疗机构 。明朝时,各州、府、县普遍设立惠民药局,抵御疫病的能力大为增强 。
4
民办防疫机构发挥大作用
为应对疫情,历代朝廷都做了很多努力 。但传染性疾病集中爆发后,需要隔离治疗的人成千上万,仅靠官府力量难以承担 。
于是,各路民间力量就参与到共同救治行动之中 。
唐朝时,许多寺院都参与到隔离防疫救治中,其机构一般称为“悲田养病坊”,宋朝以后,细化为“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安乐病坊”等,承担着防疫、治疫的使命 。
1089年,苏轼刚任杭州知府,杭州地区就爆发了一场大瘟疫,一些药铺、医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药价,大发不义之财 。
人们四处求医,却在高昂的医药价格之下望而却步 。
这位大文豪意识到,必须尽快创办一家“贫民医院”以解百姓之苦 。办医院需要大笔资金,没有钱寸步难行 。苏轼拿出自己平时节省下的“办公经费”2000贯钱和多年积蓄下的50两黄金作为启动资金 。
还是不够,他决定搞一次募捐 。苏夫人首先站出来,卖掉陪嫁的首饰力挺老公 。
在这对贤伉俪带动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终于建起一所安乐病坊,集中收治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
5
古代“隔离期”怎么过?
在古人看来,被隔离起来的病人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
饮食宜清淡 。
晋代医学家葛洪认为,隔离治疗的病人,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他在《肘后备急方》中指出:“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 。”
清代医学家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中则提出:“宣气之法,不但用药为然,如衣被宜洁净,饮食宜淡泊 。”
通风得做好 。
有些病人一旦被隔离,就关门闭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实际上,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
明代医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
“闽俗最可恨者,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 。一切医药,付之罔闻 。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同圣散,开辟门户 。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 。而谨闭中门,香烟灯烛,焄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 。”
接触要减少 。
一旦被隔离,为减少传染,病人尽量不外出 。清人郑光祖在《一斑录》中指出:“历观时疫之兴,必甚于俦人广众往来之地,罕至人家深庭内院,故养静者不及也 。”
探视须谨慎 。
传染性强的病人,隔离期应禁止医生以外人员探视;病情稍轻的,也尽量不去被隔离之家,非去不可时,一定要更加注意 。
清代医学家陈耕道在《疫痧草》中列出了“五宜六不宜”:
“凡入疫家视病,宜饱不宜饥,宜暂不宜久,宜日午不宜早晚,宜远坐不宜近对 。即诊脉看喉,亦不宜与病者正对,宜存气少言,夜勿宿病家 。”
6
麻风病,史上最漫长隔离战
-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习俗,是一家团圆小聚的日子,今年的端午节你会和家人一起过吗?
- 仙剑三修改器怎么使用 仙剑奇侠传3修改器怎么用
- 陶渊明传重点词语释义 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 桓荣勤学有获文言文翻译 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
- 杨万里传节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传文言文翻译
- 诺亚传说枪械师加点和技能的加点 诺亚传说枪械师怎么加点
- 厚嘴唇是显性遗传
- 2022年建筑企业宣传标语
- 译成古文的唯美句子 白话文翻译文言文
- 楚乔传第二部免费观看全集爱奇艺,楚乔传第二部电影全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