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清平乐村居古诗翻译( 三 )


两位老人 , 举杯畅饮 , 拉扯家常 , 絮絮叨叨 , 滔滔不绝 。听不清楚讲些什么 , 但是能够感觉得到 , 吴地口音浓重 , 音调柔软 , 悠扬 , 像唱歌一样好听 。再加上 , 喝了一点酒 , 脸面泛红 , 眼睛来神 , 大爷大妈和和美美 , 快快乐乐 , 场面的确感染人 。
他们也许在聊他们可爱的儿子的一桩桩童年趣事 , 也许在聊他们当年相识恋爱的一幕幕场景 , 也许在聊他们田地里茂盛生长的庄稼 , 也许在聊一年的安排打算 , 总之 , 幸福洋溢在脸上 , 欢乐斟满了酒杯 。他们是幸福的一对 , 他们的幸福只有他们自己最能感受 。
就像杜甫笔下的草堂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 , 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老夫老妻画纸为棋 , 对弈半天 。可爱的小孩敲针作钩 , 垂钓江岸 。老少得宜 , 各安其分 , 各有其乐 。生活恬静美好 , 自在清闲 , 令人无限神往 。这是一种幸福 。
辛弃疾笔下的老夫老妻更显浪漫 , 面对溪流 , 沐浴春风 , 畅饮家酒 , 吴音软语交谈 , 白发红颜相衬 , 其乐融融 , 幸福无比 。生活就该如此 , 简单淳朴 , 本色率真 , 身心彻底放松 , 精神极度愉快 。放下了家国功名 , 放下了身世浮沉的辛弃疾就是羡慕这样一种生活 , 一种滋味 。
词作下片也是简笔白描,从另外一个角度勾勒这户人家的幸福生活 。写老人的三个儿子各忙其事 , 各尽其职 , 各得其乐 。大儿子最懂事 , 最能干 , 就挑最重最累的活儿干 , 到小溪东岸那块地里锄草 , 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那样 ,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 尽管劳累 , 但有收获 , 心里高兴 。二儿子 , 年纪还小 , 正坐在门前草地的竹椅上 , 用柴刀破竹子 , 划成修长细薄的竹篾 , 一片一片地编织鸡笼 。心里高兴啊 , 他们家那只可爱的老母鸡很快就要孵出小鸡了 。
这个活儿 , 也很讲究 , 费心思 , 要技术 , 词人用一个“正”字不仅写出老二专心致志编织鸡笼的神态 , 更反映出他的紧张忙碌 , 认真负责 。也许老爸老妈交代的任务 , 必须好好完成 。最是好玩 , 最是调皮的要数年幼无知的小儿子了 , 他仰面躺在溪水里头 , 无所用心地剥着莲蓬 。有时下到溪水深处游泳 , 有时嚰里啪啦拍水玩耍 , 有时大呼小叫引起老爸老妈的注意 。天真、淘气、机灵、好玩 。
词人用一个“卧”字写他的情态 , 随心所欲 , 自在清闲 , 好不快活 。而且盘活整幅画面 , 一个天真无邪 , 无忧无虑的小孩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 。很感动 , 那份单纯 , 那份快乐 , 那份童心 。今天 ,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谁不向往那段宁静简单的童年生活呢?
相信辛弃疾创作这首词作的时候 , 心态是平和的 , 心情是愉悦的 。完全忘记了“横绝六合 , 扫空万古”的风云霸气 , 完全抛下了“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的壮志豪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