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性检厉原文及翻译 陶公性检厉文言文翻译( 二 )


陶侃是一个思想极其正统之人,可以想象得到,在他的意识中,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儒家思想必定是根深蒂固的;不仅如此,他还很勤奋,根本不允许自己有任何享乐或偷懒的行为出现 。
陶侃说过这么一句名言:“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
用大白话讲,就是说:大禹这种大圣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普通人,就更应该珍惜每一分光阴了,绝不能活着时对社会无益,死后没有声名,否则就是自暴自弃 。
由上可见,陶侃主张普通人要比“圣人”更努力,珍惜“分阴”,而圣人无非才珍惜“寸阴”而已 。
要知道,在古代度量单位中,1寸=10分 。所以说,陶侃是个很务实的人,他认为普通人要改变命运,要比圣人更刻苦 。
毋庸置疑,上述言论正是陶侃后来升级为“陶公”的重大言论基础,历史上最有名的“陶公语录”,大概指的就是这句话 。
该语录的核心主题思想就是:人生在世,应当珍惜每一分时光,勤勉做事,有所作为 。
写到此处,笔者脑海中响起了苏联主旋律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
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笔者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热血少年,所以没有理由忘记保尔柯察金的名句 。
只是我从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能够在中国古代史料中,发现跟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立场基本相同的古人语录,颇觉得神奇 。
是的,陶侃关于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思想语录,比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语录,早了一千多年,着实令人震惊!
毫无疑问,陶侃的上述语录及其流露出的思想意识,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绝对的主旋律、正统思想 。无怪乎“陶公语”,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都被列入家风文化的祖师爷“牌位”中 。
值得强调的是,跟许多光说不练空把式的人不同,陶侃的人生勤勉态度,绝对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 。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政事》写到:“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为陶侃的人生态度做了肯定 。
事实确是如此 。据《晋书·陶侃传》记载:“(陶)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 (pi)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
意思是说:陶侃在任广州刺史期间,由于公务比较悠闲,他就每天早上从室内搬砖到室外,傍晚再搬砖回屋内,日日如此 。
现在的人都喜欢调侃自己是“搬砖人士”,我想,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搬砖人士”当数陶侃了 。当然这是题外调侃 。
陶侃无故搬砖,旁人看了自然感到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是现代人,可能会说“健身” 。但陶侃不这么想,他是这么回答的:“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
意思是说:我志在光复中原,(现在)过于安逸,恐怕不能担此重任 。潜台词就是:现在有必要通过搬砖,保持励志勤力的状态 。
陶侃的勤勉励志,后人无数文人墨客感佩有加 。关于陶侃搬砖延伸开来的“搬砖”(运甓)典故,有诸多诗文为证: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曰:“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 。“
  • 宋代文豪苏轼则写道:“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
  • 宋代诗词与书法大家黄庭坚说:“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 。”
如上所述,陶侃在历史上以其勤勉励志的形象征服了无数后人,而他的“陶公语录”也为历朝历代有识之士所推崇,以至于被当做古代家风文化的榜样人物 。楹联“分阴当识陶公语”道出了陶侃的“伟光正”的历史形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