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清平乐原文赏析及解释 清平乐别来春半翻译

《清平乐》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古词今译: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 。
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路途遥远,有家难回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
注释解说:
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 。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别来春半,指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⑵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 。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⑶砌(qì)下:台阶下 。砌,台阶 。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全句意思,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⑷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⑸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 。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⑹遥:远 。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⑺恰如:正像 。《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⑻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 。更,越 。还生,还是生得很多 。还,仍然,还是 。
品鉴鉴赏:
①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
②上阙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 。“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 。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 。“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 。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 。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 。“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 。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 。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 。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 。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 。《花间集》中就难以找到这样的词境和格调 。
③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 。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 。“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 。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未能 。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 。“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 。“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 。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 。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 。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 。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