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万之马文言文翻译道理 张之万之马文言文翻译( 八 )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 。他是清代文学家 。②北面承贽:拜师 。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④庶几:有希望 。
【文言知识】
名词作壮语用 。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 。又,《狼》:“一狼犬坐于前 。”“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 。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 ③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 。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 。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 。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 。皇帝对臣子称“卿” 。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 。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 。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 。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 。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 。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 。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注释】①蚤:同“早”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 。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 。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 。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 。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