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到底是农忙还是农闲呢?( 二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日长,是春夏,...篱落,是篱笆墙 。春天开始耕种了,农夫在园子周围插上了篱笆墙,人,牛,猪,狗,鸡等等进去不了,只看到蜻蜓,蝴蝶在篱笆墙上落下和在园中飞旋赏花 。主要是夏季,附带春秋 。
谢谢邀请!“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描写的应当是农闲,也可以说是快要到农忙的时候 。农村人都知道,这时,农具、场地大都准备好了,就准备夏收了 。
这两句诗的前两句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作者是范成大 。诗中描写的时令应该是立夏以后,小满之前 。诗中描写道梅子金黄,杏子肥大,说明还没有成熟,成熟的时候应该是麦熟芒种的时候;还有,诗中写到麦花雪白,菜花稀疏,说明还没有到小满,因为油菜成熟是在小满的时候 。由此可见,诗中描写的时令,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
在乡下,青黄不接,正是穷人最难过的时候 。诗的下两句,作者描写的是一家人的院墙是用篱笆围成的,这家人和邻居,为了度过春荒,出走好长时间了,篱笆已经腐朽,失去支撑,已经倒落在地上,也没有人图近路从篱笆上踩踏走过去,只有蜻蜓蝴蝶在飞舞 。
全诗写的是明丽的初夏美景,天气还不热,正是富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的时候,可是,这正是穷人忍饥挨饿满目凄凉的时候 。陈的粮食吃光了,新的粮食还没有下来,多么难过啊!
作者 是封建官员,不会忍饥挨饿,但也暗暗地流露出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
对于“日长篱落无人过”这一句诗,若理解为夏天白天长了,太阳高了,篱笆的影子短了,我认为就和无人经过前后不好理解了,这不是作者要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作者肯定在农村居住过,没有这种生活阅历,很难知道青黄不接时穷苦人的难过的 。作者描写的季节是初夏,并不是单纯写景,不然的话,怎么写“无人过”呢?这个村子里肯定有人的,可是全诗的画面上,没有一个人,人呢?大都被饿走了,到麦熟的时候,逃荒的人回来了,就“有人过”了 。所以说,作者表面写景,实际上是表达对穷苦人的同情 。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青蜓蛱蝶飞 。
这是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第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诗共六十首 。写于作者退休后的晚年时期 。范成大是宋四家之一,比较有诗名 。诗很有名气 。他早年就进士及第,为官一辈子,也还小有成就 。晚年生活富裕,衣食无忧 。他居乡下,写点小诗,也许还玩味玩味农活 。他的诗表面看来是写农民的,实质上才不写什么农民,他是借写农民而表现自己闲适悠闲的心情!
本诗描写的景色时令是梅子将要成熟然而尚未成熟,杏子虽然肥大,但也无须采摘,或者说离采摘期还有一段时间 。诗人解甲归田,功成名就 。自然是在村子里悠哉游哉 。农民们暂时不用忙农活,他们肯定是忙别的去了 。但相对比较清闲 。诗人捕捉到了真实而美好的独特的乡村景色:太阳已经好高了,篱笆墙的影子短了一些,但并没有看到农人们在园子里忙活,因为,园子里暂时并不需要干农活,诗人只看到蜻蜓蝴蝶在四处飞舞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闲适舒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写的是农闲时的情景,表现诗人畅达的心情 。本人原是理工科学生,也没读过本诗,不知回答是否正确,仅供诸友参考 。欢迎指正 。
我十分欣赏你的思辨精神,看了这么多问题,我终于看到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
的确范成大的这首诗单看后两句讲的是农闲,但是我们要结合范成大做这首诗的背景和四句诗整体来判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