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到底是农忙还是农闲呢?( 四 )


2.我身处中原地区,因为靠近北方,所以各种作物的成熟晚于太湖地区 。
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叫“麦黄杏”,也就是就麦子黄的时候正是杏子成熟的时候 。我们这里麦子变黄一般在五月底,诗中杏子肥而未黄,可见太湖地区也是初夏时节,杏子离五月底的成熟还有一段时间 。
3.从“麦花雪白”可见当时太湖地区小麦正在扬花,小麦扬花一般也在五月初,然后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小麦才会成熟 。
4.从“菜花稀”也可以判断诗中所写是初夏时节 。我们这里这些天正要收割油菜,前一周油菜田里还可见稀疏的菜花,所以作者所见麦子扬花和菜花稀疏的景象,正是初夏时节的景象 。
综合上述景物特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者诗中所写应是初夏时节的景象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到底是农忙还是农闲呢?

文章插图
像中原地区的农忙时节一般有两个,一是“三夏”时节 。
何为三夏?就是指麦收时节的“夏收”、“夏种”、“夏管” 。这个时节既要收割小麦、又要打麦、晾晒、收藏,同时还要播种秋作物,几种农事连在一起,是农民们最忙的一个时节 。
另一个农忙时节就是秋收时节 。这个时节也是几件农事连在一起,一是收获秋作物,比如玉米、棉花、黄豆;二是平整土地;三是播种小麦 。这又是农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一个时节 。
而初夏时节小麦未熟,菜籽正在生长,都不到收获的季节,可见,如果拿中原地区或华北地区的经验来看诗中所写时节不是农忙季节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到底是农忙还是农闲呢?

文章插图
夏天到来,白昼变长,这是一个常识,所以诗人也明显感觉到白天在一天天地变长 。
篱笆边为什么没有人经过呢?“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江南地区终究不同于中原地区,当地的农民除了种地,还有其它的营生,这可以参考同时期其他诗人的诗篇 。
我们来看一下南宋另外一位诗人翁卷的一首诗《乡村四月》:
这首诗写的就是初夏时节,这里的乡村四月是按农历算的,我上面所说的时令是按公历算的,而公历和农历大致相差一个月,所以,这首诗中的四月正是初夏时节 。
“乡村四月闲人少”,正合范成大诗中所说的“日长篱落无人过”;而“才了蚕桑又插田”也正好解释了人少的原因,篱笆边无人经过是因为大家都去忙另外的农活了,就是“养蚕”和“插秧” 。
养蚕这种农活有多累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茅盾的小说《春蚕》,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个活忙起来,吃不好,睡不好,一季忙下来,人都要瘦上一圈儿;
至于插秧,也是十分繁琐和累人的农活,程序很多,而且要在泥里、水里劳作,所以这两样农活掺杂在一起,也是非常繁重和累人的 。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地区初夏时节的景象,全诗表面看安静闲适,实际是却透露出农民们的忙碌,这正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以闲写忙 。
一句“日长篱落无人过”点明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村中基本见不到人影 。
最后一句“惟有蜻蜓蛱蝶飞”以动写静,正因为有蝴蝶、蜻蜓飞来飞去,更显现出村落中的寂静和人们的忙碌 。
所以,这首诗写的也是农忙时节,不过这个农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农忙,而是江南特有的农忙,也就是初夏时节忙于“养蚕”和“插秧”的农忙 。
这种农忙如果拿到中原和华北地区来看,当然难以理解了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诗,以闲写忙,以动写静,很好地表现出江南太湖地区农民在初夏时节忙于养蚕、插秧的农忙生活,真实表现了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表现手法十分特殊和高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