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妙对文言文注释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注释( 三 )


【注释】
[1]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 。
[2]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时常指匈奴、乌桓、鲜卑等 。
[3]子:对对方的尊称 。
[4]汝:你,略带轻贱意味 。
【译文】
汉朝荀巨伯远道去探望朋友的病,当时正好遇到外族敌寇攻打朋友所在的那个郡,朋友对巨伯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还是离开这里吧!”荀巨伯说:”我那么远来看你,你却叫我离开,败坏道德去求得生存,怎会是我荀巨伯的作风?”敌寇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情愿代他受死 。”敌寇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有道义的国度!”于是撤军返回,整个郡城因而保全 。
【评析】
荀巨伯不肯”败义以求生””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在生命攸关的时候,他完全有机会逃生,但他为了能照顾生病的朋友,却能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决定和朋友一起面对 。在生死一线的时候毫不退缩,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换朋友的命,而他的这种精神最终也使得敌寇望而生敬,从而退兵,也因此而挽救了整个郡城 。从中可见荀巨伯此人多么重情重义 。他对于朋友间的感情看得很重,甚至能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而舍生取义 。这的确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尤其在当代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潮流之中,在人们开始淡化这种”情义”的时候,这种精神更加需要人们去学习,去发扬 。或许会因为此种举动而让人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
庾亮效仿孙叔敖
【原文】
庾公[1]乘马有的庐,或语令卖去 。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2]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1]庾公:庾亮,字符规,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历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等职,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文康 。
[2]孙叔敖:姓孙叔,名敖,春秋战国时楚国人,曾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 。
【译文】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叫他把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是害了那个买主,我宁肯让自己继续不安,也不可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评析】
春秋时期的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民除害,杀死了两头蛇,自古以来便被世人所传颂,成为千古佳话 。文中庾亮敬佩孙叔敖的做法,不把自己的恶马卖给别人 。因为他考虑到买主买了这恶马必要担负困扰与灾祸,所以宁肯自己继续遭受这些烦恼也不愿意卖给别人,可见其心胸之坦荡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句很简单的话,可是要做起来却是一点都不简单 。因为现在人们惯有的思维是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这么做,当买到不好的货或者接受一项不好的任务的时候,老是埋怨别人 。可是当自己”施之于人”的时候,就总是想不起来这句话 。总是祈祷着把好的留给自己,把那些坏东西、坏事情全给别人吧 。如果我们能想一下孙叔敖、庾亮他们,也许会生活得更心安理得一些 。
言语 第二
边让失次序
【原文】
边文礼[1]见袁奉高,失次序[2]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3],面无怍[4]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5]?”文礼答曰:”明府[6]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赏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