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的!
正统七年十月崩 。当大渐,召士奇、溥入,命中官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办者 。士奇举三事 。一谓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 。一谓太宗诏有收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宜弛其禁 。其三未及奏上,而太后已崩 。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 。—《明史·列传一后妃》
朱瞻基母亲诚孝张皇后,堪称有明一代后妃中最典型人物,历经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五朝,一生尽心辅佐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三位皇帝,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被世人誉为“女中尧舜” 。
【朱瞻基母亲是怎么死的?】张氏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被封为世子妃,朱棣在靖难之役后称帝第二年封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张氏为太子妃 。朱高炽虽然聪明好学,生性沉稳,但是他体型肥胖,不善于骑射,朱棣一度想废掉他改立更像自己对次子朱高煦 。
张氏一边安慰丈夫朱高炽,一边“事成祖及仁孝皇后甚谨重,得仁孝心”,最终张氏的孝心打动了朱棣,朱棣因此对徐皇后说:“ 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 。并且张氏生的儿子朱瞻基聪明好学深得朱棣喜欢,朱棣将其立为皇太孙,因为这些,朱棣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
朱高炽继位后,张氏作为皇后,对仁宗治理朝政常常出谋划策,极力辅佐 。明史记载“ 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 。”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就驾鹤西去,朱瞻基继位后封母亲张氏为皇太后 。此时国内大小事宜都是听命于张太后裁决 。
当时仁宗驾崩突然,太子朱瞻基此时还在南京祭陵,汉王朱高煦觊觎帝位已久,预防不测,张太后临危不乱,先命内阁起草仁宗遗诏传位朱瞻基以安民心,并且先后派出太监海寿和内阁首辅杨荣前去迎接并保护朱瞻基,才得以逃过朱高煦的半路劫杀 。
宣宗继位后,张太后时常不忘教导他如果体恤百姓,同时勉励老臣们要尽心辅佐宣宗,还不忘告诫娘家人不能干政 。宣宗一朝,在张太后和“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等人的治理下,四海生平,百姓安居乐业,大明国力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创造了仁宣之治 。
明宣宗死后,因为太子朱祁镇年幼,朝野传言张太后要立年长的襄王为帝,老臣们听闻后赶紧觐见孙太后探听虚实,张太后遂后召集文武百官,一边哭一边指着八岁的朱祁镇说:“此新天子也” 。
朱祁镇继位后,大臣们以“主少国疑”为由屡番劝阻张太后垂帘听政,被屡次拒绝,并说:“毋坏祖宗法 。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意思是不能破坏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当务之急是取缔一切不要紧的事物 。并且经常勉励英宗朱祁镇做个好皇帝并且任命英国公张辅、内阁成员杨荣、杨士奇、杨溥、胡潆为辅政五大臣 。
张太后极力打压宦官势力,时不时把英宗的心腹太监王振召到跟前严加训斥,并且常常过问内阁事务,以防王振专权乱政,所以张太后在世时,王振一直不敢造次 。
张太后为大明竭尽全力,付出一生 。临终之际还不忘国事,弥留之际召见老臣杨士奇、杨溥,问他们朝廷里还有什么大事儿没有做的 。杨士奇随即奏上三件事,第一件,为建庶人(建文帝朱允文)撰写实录;应解除凡收集方孝孺等人书籍者死的条令 。杨士奇的第三条还没来得及说,张太后就死了 。
在遗诏中同样勉励大臣们好好的辅佐英宗朱祁镇实行仁政,张太后摄政但不干政,唯一的遗憾是在世时没有彻底除掉王振,给土木堡之变留下了祸患 。张太后和三杨的先后去世,王振失去制衡,开始兴风作浪,在他的撺掇下英宗将大半个朝廷葬送在了土木堡,明朝由此逐渐走向衰落 。
- 指压是什么「中式指压是什么」
- 有没有形容中秋佳节的好诗词?最好是自己写的诗词?
- HR对企业重要吗?
- 足球世界怎么买武磊?
- 河北考生高考成绩525分,本省本一、本二分数线分别是511分、358分,本一批、本二批可以报哪几所学校?
- 养刚毛猎狐梗好还是约克夏犬好?
- 学小语种,非211外语学院好,还是211大学里的小语种好?
- iPhone14避坑指南,这三款配件是“智商税”,不要上当
- 假设有外星生命 人类的形体是否算是整个宇宙最完美的?
- 突然晕倒怎么回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