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脱俗?( 三 )

一个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脱俗?

文章插图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漫随天外”则显示了目光高远,不似小人一般浅见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所以,南怀瑾先生借古人的一句话,说明了他的人生观点: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 。正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一个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脱俗?

文章插图


古来圣贤皆寂寞,真名士者自风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得机会,救天下,救国家,救社会;不得机会,则自己修身养性,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风云 。
一个人只有达到“忘我”境界,思想才能超凡脱俗!
岁月的长河,生命不过是一粒尘埃,渺小短暂 。
人生百态,世态万千,当从容应对,淡泊处之 。不畏浮云蔽眼,不被微利熏心,不为陷井锁步,不使闲情损志 。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爱他自已胜过爱他的财富时,就能保持运用思想的自由 。思想才可以超凡脱俗 。
很多事情你一眼就能看透本质!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已经超越了世俗,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办法 。
达到超凡脱俗是一个思想境界,更是一个哲学境界!哲学是什么?哲学史世界观与方法论!一个是对于世界的认知,在全面的哲学思维基础上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认知,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哲学家的深刻而独特认知!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有了对世界的深刻而独特的认知,所以,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问题的方法,方式,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了这些智慧与才能,所以你才能卓然于世,所以你才能超凡脱俗!
想圣人了吧?学不来
事能足心常泰,人至无求品自高 。人的一切不如意丶不自在都来自于各自的贪欲 。由于不能满足日渐澎涨的贪欲而各自生起种种烦恼 。故佛家的修持理念是熄灭贪瞋痴,修学戒定慧 。当人能至不惑,无欲,不争之境界,至此方为人生最高境地 。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人的一生无不被烦恼和无明所困 。追名逐利,尔虞我作,用尽心机,各图已利 。最终落得,身心疲惫,仇怨遍地 。生活在幻景世界中,尚不自知,在梦中继续编织自已的梦 。到头来空幻一场,待明白时,为时已晚 。枉自嗟叹,将覆何及 。
诸葛亮诫子书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次致远 。做人自当高瞻远瞩,明辨是谁,中正行直 。在世事中经营事业,自当品行端正,与人为善,公平公正 。切勿为一己私利,贪心不足,损人利己 。正可为利和同均 。与有缘与己接触的人和平共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造福社会,增加社会安定和协因素 。
岁至中年,自当急流勇退 。将更多的机遇和机会让给年轻有为的人们 。自己则宜逐渐静下心来,远离名利纠缠,潜心修学佛道理论,认真参研,逐渐明心开悟 。自己逐渐脱离贪瞋痴的束缚,开启智慧 。时长日久,功到自然成 。当至无欲无求,自然清醒明觉,再无困感 。
宅心仁厚,居善守爱,谦卑好学,厚积薄发 。获智慧,开眼界,阔格局 。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情所困 。看开看淡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具备这些精神品质者,是精神的富有者,强者 。方可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