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干预增进早产儿智力发育的初步研究( 二 )

  
干预组  
125  
77  
48  
36  
89  
9332  
对照组  
115  
69  
46  
38  
77  
8530  
经比较,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吸氧、能量支持、抗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喂养常识和疾病的指导,并进行智能、运动、发育监测,不给予过多干预指导 。干预组在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触摸(头颅、躯干、四肢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min,每日定时播放轻柔背景音乐、摇铃,床旁悬挂红色气球,持续干预1个月后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争取家长同意和配合后,建立早产儿保健随访卡,6个月内每月指导家长1次,6个月后每2个月指导1次,12个月后每3个月指导1次 。  
每2次指导间期进行电话督导 。指导或督导内容:按照鲍秀兰编写的《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z1{一书中新生儿行为和0~3岁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小儿进行视听、运动、感知觉方面的训练 。如在小儿觉醒时,给予全身触摸、观看鲜艳的玩具或气球,收听轻音乐或玩具的响声,在日常喂养和护理中不断给小儿讲话、唱歌,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在适宜的环境下协助婴儿做体操等 。  
1.3 智能发育测试 两组患儿分别于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Q)测试 。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进行频数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  
2结果  
见表2 。  
表2两组早产儿不同月龄时的DQ比较  
DQ均值  
月 龄组别例数  
适应性 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  
3个月 干预组  
125  
80±6  
86±6  
86±7  
83±10  
83±9  
对照组  
115  
81±6  
82±8  
81±9  
80±4  
77±12  
P  
>0.05  
<0.01  
<0.01  
<0.05  
<0.01  
6个月 干预组  
125  
89±6  
90±6  
90±7  
95±10  
93±9  
对照组  
115  
82±7  
84±6  
84±5  
85±4  
87±5  
P  
<0.01  
<0.01  
<0.01  
<0.01  
<0.01  
12个月 干预组  
95  
97±5  
95±4  
98±7  
98±9  
103±9  
对照组  
77  
82±7  
85±6  
84±5  
88±4  
85±5  
P  
<0.01  
<0.01  
<0.01  
<0.01  
<0.01  
18个月 干预组  
125  
98±8  
【早期家庭干预增进早产儿智力发育的初步研究】99±10  
97±7  
99±13  
105±9  
对照组  
115  
84±6  
87±6  
87±4  
90±4  
87±5  
P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本研究的干预组是在患儿出生后即让家长在保健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小儿心理发展规律,在家庭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视听训练及婴儿体操等外界刺激;而对照组仅对小儿进行简单的育儿和健康指导 。结果比较显示: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两组小儿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等方面的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12月龄和18月龄时更为明显 。  
通过与家长有目的的交流,积极训练,增进了亲子依恋,促进了感知觉、语言以及运动发育;而精细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早产儿智力发育商的提高,与文献报道一致z2,3,{ 。  
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早产儿大脑发育具有较强可塑性的生理病理特点,智能发育存在较大潜力,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其智能发育,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有效途径z4,5{ 。我们在其生后即给予皮肤触摸、收听音乐、摇铃及看红球的良性刺激,并在出院后及时指导帮助家长在小儿感知觉、运动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为其创造良好的物质及文化环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