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至理名言及解释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归类( 二 )


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
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
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论语·卫灵公》
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论语·泰伯》
注释:坚信不疑,努力学习,至死持守真理 。危险的国家不进入,动乱的国家不居留 。天下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时就隐居 。国家政治清明,如果自己贫穷而低贱,就是耻辱 。国家政治混乱,如果自己富裕而尊贵,就是耻辱 。
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注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
谈 交 友
1.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一一《论语·雍也》
注释: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
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论语·卫灵公》
注释:可以跟他说,却不跟他说,就会失去人才;不可跟他说,却跟他说了,就是说错了话 。聪明人既不会失去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
——《论语·卫灵公》
注释:原则主张不同,就不能一起谋事 。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
5.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学而》
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已不了解别人 。
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一一《论语·颜渊》
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
谈学习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 。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注释: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雍也》
注释:对于修养道德这件事,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追求它为乐的人 。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公冶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 。
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论语·季氏》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人了 。
谈 为 师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
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在其中 。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