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留给他一手好牌, 他却仅用3年就彻底玩坏( 二 )

在托洛茨基得势时 , 马林科夫这般疯狂行为没少为他招致争议 , 他日后却因祸得福 。 1925年初 , 斯大林专门提拔了一批坚决反对托洛茨基的干部 , 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委员会 , 马林科夫顺理成章地得到提拔 。 这个过程中 , 马林科夫表现出来的“政治才华”有些惹人争议 。 最初 , 是卡冈诺维奇发现了马林科夫 , 前者先将其提拔到斯大林秘书手底下干活 , 1930年 , 卡冈诺维奇升任莫斯科市一把手 , 马林科夫也随之成为市委组织局负责人 。 马林科夫的钻营之道十分高明 , 他每次见到斯大林后 , 都会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好像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一样 。 ”他时时刻刻坚决拥护领导的主张 , 没过多久 , 马林科夫就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 , 斯大林认为可以对其委以重任 。 稍有点权力的马林科夫就有点按捺不住自己了 , 仅1925年 , 就有至少9万人被他排挤出组织 。

1934年 , 斯大林基本巩固了自己的权位 , 他清楚地认识到 , 此时苏联的干部群体出现了较大的断层 , 急需要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年轻干部 。 此时 , 斯大林挑选“人才”的首要标准 , 就是对领袖的绝对忠诚 。 因此 , 许多乱七八糟的角色都混到了常人根本无法企及的层次 , 如当时掌管着内务部的叶若夫 。 此人文化层次极低 , 根本没啥政治素养可言 , 他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肆意打压反对者 , 人们当面迎合 , 背地里咬牙切齿地骂他“血腥的侏儒” 。 马林科夫却反其道而行之 , 不但与叶若夫结盟 , 还反戈相向 , 帮助叶共同对付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卡冈诺维奇 , 可谓是狼狈为奸 。

1936年 , 叶若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 , 要求全体党员“检查证件” 。 马林科夫投其所好 , 亲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干部档案制度 。 这套制度在历史上臭名昭著 , 后来被不少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的制度” , 所谓的“干部档案” , 就是将每个人的“黑料”收录到各自名下 , 只要某人需要被拎出来批评时 , 这些负面材料就会成为他们的“罪证” 。 马林科夫也因此给人落下了不好的印象 , 不少人背后开始叫他“癞蛤蟆” 。

叶若夫倒台后 , “手段超群”、办事能力强的马林科夫愈发得到斯大林赏识 。 卫国战争期间 , 马林科夫功绩平平 , 但这并不妨碍他职位的攀升 。 到了1946年3月时 , 他已然成为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 地位已相当显赫 。 不过 , 春风满面的他遇到了一位强劲的对手 , 此人便是列宁格勒的一把手——日丹诺夫 。

不同于那些玩弄权术的人 , 日丹诺夫是个干才 , 二战中领导了列宁格勒保卫战 。 他曾为社会主义形态意识建设、部分加盟共和国苏维埃政权恢复与重建、海军的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 。 值得一提的是 , 日丹诺夫还是斯大林的亲家 , 有资料显示 , 斯大林一度对日丹诺夫非常满意 , 还承诺将其立为自己的政治继承人 。 作为“二把手” , 日丹诺夫实际上控制了苏联意识形态长达十数年 , 然而 , 他同样野心勃勃 , 甚至在列宁格勒偷偷摸摸构建以他为主导的权力体系 。

日丹诺夫曾抓住马林科夫的黑料 , 令斯大林一度将后者踢出权力核心圈 , 连贝利亚都受到波及 。 局面不利之下 , 马林科夫又与贝利亚结盟 , 通过一系列不光彩的手段 , 最终活活搞死了对方 。 在这场斗争中 , “旁观者”斯大林都看不下去了 , 当马林科夫对日丹诺夫昔日的心腹沃兹涅先斯基下手时 , 斯大林问到:“沃兹涅先斯基是位经济学家 , 一位真正的金融方面的奇才 。 在我们决定如何处置沃兹涅先斯基之前 , 不让他工作是不是一种浪费?”虽然表面上没有反对 , 但手段残酷的马林科夫却下定决心永除后患 , 他与贝利亚达成共识:把日丹诺夫的党羽一网打尽后统统消灭 。 1948年以后 , 马林科夫与贝利亚在官场上几乎再无对手 , 连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米高扬这些元老也被他们排挤在核心圈之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